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海豚體內含毒性TPT 隨海洋食物鏈倍增威脅人類健康

on.cc 東網

更新於 2020年03月12日08:40 • 發布於 2020年03月12日08:40 • on.cc 東網
港大發現中華白海豚和江豚體內含有高濃度毒性TPT。
港大發現中華白海豚和江豚體內含有高濃度毒性TPT。

香港大學進行香港海洋環境污染研究,發現中華白海豚和江豚體內含有高濃度毒性有機錫化合物三苯基錫(TPT),更是全球首次有科學家利用海豚食物鏈,證實TPT會隨着海洋食物鏈倍增,最終可能對食用海產的人類構成健康風險。有專家建議,須從源頭加強管制有害化學物品進入環境中。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梁美儀表示,市民應避免及減少食用大型魚類,如兩斤或以上的牙䱛魚和鯊魚,以及底棲魚類,如牛鰍和鰨沙魚,因為牠們會積聚更多TPT和其他的有毒污染物。梁建議市民可選擇甲殼類、貝類和較小魚類進食,從而降低攝取TPT對人體的健康風險。

梁及其團隊一直監測香港海洋環境有毒物質三丁基錫(TBT)和TPT的污染情況,以及有毒物質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TBT和TPT是高毒性的生物抑制劑,每升1至50微克的水平便可抑制海藻生長,導致海洋無脊椎動物和魚類死亡。TBT和TPT會沿食物鏈積存於魚類等較大型生物的體內,有機會被人類食用而影響健康。

上述團隊發現近年香港海域內TBT的污染雖有減少,但TPT污染卻較以往嚴重。研究發現除了不少海鮮產品中檢測到TPT,其含量更沿食物鏈於海洋生物體內倍增。團隊分析指,在香港鄰近水域生活的擱淺中華白海豚和江豚樣本中,發現其體內含高濃度的TPT,形容情況令人擔憂。例如成年中華白海豚體內檢測到的最高TPT濃度,比目前世上已知最高TPT濃度的海洋哺乳動物偽虎鯨高出5倍,而江豚幼體的TPT最高濃度值相比2003年從香港採集的江豚高出10倍,意味香港TPT污染情況正在惡化。

研究亦證實TPT及其分解物二苯基錫(DPT)可通過海洋食物鏈進行生物放大,其濃度沿食物鏈在各級生物體內逐漸遞增。

環境化學及毒理學專家、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林忠華指出,港大的研究結果揭示了TPT在生物體內的濃度會隨海洋食物鏈倍增,對高層獵食性動物和人類構成健康影響。他認為要改善有機錫污染情況,必須從源頭減少使用此等化學物品,建議各地政府加強對有害化學物品的管制,從源頭杜絕及減少它們進入環境中。

東網網站 : https://on.cc/

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