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六絕月」後,全球股票市場均沒有出現「六絕」或「Sell in May and Go Away」,標普及納指更創下13個月新高;日本更犀利,創下33年新高;一直不起眼的韓國及台灣市場,也創下1年新高;較為遜色的港股暫時亦沒有出現「絕」的景況,在缺水及乾升的情況下,亦曾超越19,600點水平,總算有所安慰,可惜與20 ,000點仍有一段距離。
對比亞洲其他國家,港股的確是較為差勁,要數亞洲之冠,定必是日經指數,而就算點數只得三位數字的韓國指數,近日走勢亦相當凌厲,就連台灣加權指數,亦已升至17,000點以上。外間更認為台股的點數更直逼恆指,為何有這樣的說法?因為恆指的走勢,在亞洲市場中一直滯後,有如慢步蝸牛;如從數據來看,單以2021年1月的恆指與日經相比,恆指當時28,500點左右,而日經當時只有26,500點左右;但時至今日,日經已把恆指拋離近14,000點之多。
出現此現象,除得到股神巴菲特加持及直接受惠於美股強勢外,日本在新冠疫情困擾全球時,其基建及刺激經濟措施上不但沒有停步,而且非常進取,當「疫戰」完結後,全球經濟重新啟動時,明顯見其成效,從而令國際投資者亦開始確認日本企業管治改革的正面影響。日本企業增加派息,加上在過去4年,公司回購量屢破紀錄,並在2023財政年度的3月再創新高,均令日股受維權對冲基金、日本投資者、日本企業,以及國際投資者密切關注。
儘管中國內地市場在疫後重開,本應全球投資者均以中國內地為投資首選,但由於中美互相制裁的問題一直喋喋不休,投資者因而迴避政治風險的市場。正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中美制栽問題令部份高科技產品的生產線,流入一向以發展尖端科技見稱的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地,從而提升無限商機;加上,日圓持續弱勢均有利外地投資者於當地投資;在上述各項對症下藥振興經濟措施下,日本股市能創 33年新高,並非浪得虛名。
筆者則認為,如撇除股票因素,香港提出的刺激經濟方案,較為著重民生旅遊為主,暫未見有一些實質能刺激香港主要經濟命脈的股市及樓市措施,例如在股票市場提出削減印花稅,則能與其他特低或寛免印花稅的國家(如美國及日本)爭一日之長短;樓市方面撤辣或減辣以抗衡其他各國(如新加坡等)急促發展中的樓市;或為在港企業減稅以吸納更多人來港投資等,儘管香港有祖國的強大後盾,但仍要自力更生。
談回港股,在人民幣仍持續在底位徘徊的情況下,北水力度相信在短期內仍難以改善,令成交萎縮的現象仍會持續,恆指會繼續窄幅上落或逐級而上;但恆指原來在漫不經意下,已達19,500點,原因相信是每日均有恆指成份板塊異動的情況,科技股跌,車股旅遊股則升;中特股三桶油跌,科技股則補上。
筆者建議,在成交缺乏下,升幅很難會全面,如投資者仍無心水去捕捉異動板塊而又覺得恆指有望重上20,000點,布林肯及蓋茨相繼訪華下,或可能會為中港股市帶來驚喜,不妨留意無需繳付印花稅兼會隨大市上落的盈富基金 (02800)。
筆者:許繹彬|耀才證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
負責集團的整體業務發展、營運及管理。曾任職多間證券行,擁有逾25年證券及期貨業經驗,及超過10年分行管理經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