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向立法會遞交的文件披露,建議立法規定所有的士必須安裝車廂攝錄機、行車紀錄儀(車Cam)及全球衞星導航系統(GPS),以及必須提供至少兩款電子支付方式。的士業界批評成本貴,更有司機指「佢夾硬裝,我咪退休囉!」《功夫茶》發現,部分的士業界手法不良的司機及政府以往懶監管的官僚習性,令的士形象一落千丈,多次鬧出濫收車資、拒載、兜路、服務態度惡劣等新聞。當局如今以的士車隊附以裝Cam及電子支付,嘗試去蕪存菁,出手無疑有點遲。
政府提出規管的士,的士業界高喊「救命」。政府估計符合規格的攝錄系統,其採購及安裝成本,每輛的士大約是3,500至5,300元不等。但消委會2020年公布關於車Cam的評測,當中指出拍攝表現獲4星的車Cam,售價介乎1,000至2,000元,令人質疑運輸署要求的攝錄系統,是否真的高規格得那麼嚴苛。政府報價「貴一貴」,有的士業界即「打蛇隨棍上」,指車主很大負擔,要求政府提供資助。有的士業界代表甚至引述政府指「如果成本大增,可以申請加價。」
據報道指,強制的士裝Cam是希望有助阻嚇及打擊的士司機的不當行為,提升的士駕駛安全,以及當的士司機及乘客出現爭拗時保障雙方權益。以全香港有18,163個的士牌,日夜兩更計算,即約有3.6萬多個司機,當中樹大有枯枝。當局想透過裝Cam打擊的士司機的不當行為,趕走業內的牛鬼蛇神,不是說絕不能夠,但要視乎如何定義不當行為。若然是濫收車資、拒載、兜路等,其實《的士司機違例記分條例》自9月22日生效後,截至12月10日,已經有26位的士司機遭法庭裁定違例,當中有17名的士司機被記10分,推行強制裝Cam,或會進一步收窄劣質司機的作惡空間。
諷刺的是,2018年運輸署與的士服務質素委員會推行「提升現職的士司機服務質素網上課程」,的士司機可自行上網學習,課程已包括與乘客的溝通及處理與乘客的衝突,明顯很多的士司機都無理會,否則的士不會負評如潮。
60年代的香港,當時的士司機是受薪,工作表現欠佳會被公司「照肺」,能力根本不足以應付工作需要,更是沒得留低。直至1964年,當局通過的士牌照以公開投標方式產生,吸引不少市民以個人形式「入場」,令原本「的士司機是的士公司打工仔」的局面受到嚴峻衝擊。
據資料顯示,全港的士牌中,約六成是由個人擁有,其餘是由公司持有。舉例說,即使1.8萬的士牌中的六成,真的有心做好管治,「我們一起談談如何可以改善的士服務質素吧」,但一百個人有一百個意見,一萬個人便有一萬道口水了。
以的士車隊來應對民意要求網約車合法化,的確是為官避事,避重就輕,但的士車隊再加強制裝Cam,就是一套針對一班說又不聽、教又不學、慢性淘汰劣質司機的組合拳。比起以往懶監懶管,令的士形象一落千丈,政府來一招借助的士車隊來管的士司機,今後只要施壓的士公司,就可以當是盡了責任,有做總勝過不做了。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