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大飲大食小心「三高」,而肥胖更隨時招致「二百病纏身」!有研究指出,與肥胖直接或間接有關的疾病可多達224種,其中心血管疾病危機更是不容忽視。有心臟專科醫生指出,肥胖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誘因,且肥胖人士容易「三高」,令風險加劇。要預防肥胖,除了健康飲食外,恒常運動亦具監測心血管健康之效。「世界心臟日」將於明年一月舉行,冀推廣心臟健康資訊,鼓勵市民養成運動習慣,保障身「心」健康。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心臟專科醫生董光達指出,心臟血管日積月累下,炎症、膽固醇積聚成血管斑塊,令血管收窄,引發心血管疾病。當患者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炎症、膽固醇亦隨之增多,增加心血管病風險。初期病人或會出現心絞痛、呼吸不順等徵狀,嚴重者更可能出現血管栓塞引發的心肌梗塞(俗稱心臟病發),若類似情況出現在腦血管,則會導致中風。雖說年青人心血管病風險較低,但他亦見過有病人廿多歲已要「通波仔」,故及早發現、早治療方為上策。
心血管病可醫,惟「心病」難治。董光達表示,心血管疾病病徵經常在運動時出現,而肥胖患者「惰性」重,往往不愛運動,令有病亦難知。雖然肥胖的心血管病患者與一般人實際治療難度相若,惟所謂「本性難移」,要令他們改變生活習慣才是治療最難之處。要養成運動習慣,董建議可以找友人做「運動Buddy」,有人想偷懶時就互相督促,讓雙方都多做運動。每日最好能做到3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如急步行或緩步跑。若過胖人士則可考慮游水、踏單車或舉啞鈴等,避免對膝關節構成太大負荷。
要心臟健康、減走脂肪,多做運動之餘亦要管住嘴巴。董坦言,想減肥就要接受「不能餐餐都食到好飽」,可以採取「三低一高零反式」飲食習慣,即「低鹽、低糖、低脂、高纖、零反式脂肪」,而食物的總熱量亦不能太高。食物選擇上,可挑選一些熱量不太濃縮、飽肚感高的食物作替代,例如以糙米飯取代白飯,若外出用餐亦應盡量選擇較健康的餸菜。
心臟專科學院明年1月5日將在沙田科學園舉辦一年一度「世界心臟日」,為市民推廣心臟健康資訊。今年活動主題為「運動健身.起動護心」,其中兩大主要活動包括嘉年華及「健心跑」,冀培養市民運動習慣,亦會設有一系列健康講座,向市民講解不同心臟毛病,提高大眾護心意識。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