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最近收到香港教育大學向校友發出電郵,宣傳一項由香港紅十字會提供的心理急救網上課程。最初本以為是一般急救網上講座,但定神再看清楚,才發現是跟心理健康有關。筆者對這方面認識不多,加上移英之後生活比較悠閒,於是毅然報名參加。完成課程後,提升對這方面認識,亦從中獲得體會,好想藉以分享予在香港教育同業們,這確實是一項助人助己的生活技能。
人人都可以成為心理急救員
搜尋資料,心理急救(亦有稱為精神健康急救)的歷史不長,最早由澳洲國立大學兩位專家Betty Kitchener及Anthony Jorm在2000年起發展推廣。其所謂急救目的並非根治任何心理問題,而是為情緒方面處於危機狀態的人提供適切支援,協助他們獲得專業人士幫助。人人皆可成為心理急救員,其理念與一般急救亦大同小異;即使對醫學不諳認識亦可以考取急救證書,心理急救當然亦毋須只限於心理專家或醫生方有資格服務他人。
當發生突如其來的危難,例如嚴重交通意外、地震、海嘯等事情,除了有機會造成人命損失外,受影響的人亦難免受到嚴重心理創傷。面對逆境時,受困擾者往往顯得手足無措,焦慮不安;而懂得心理急救技能的人就可以即時對受困擾者作出安慰,讓他們感到安全、平靜,繼而協助他們作出應變,減低日後引致的心理創傷和精神壓力。
3L心理急救行動原則
香港紅十字會提倡以“3L”作為心理急救的三大核心行動原則,包括「觀察(Look)、聆聽(Listen)、連結(Link)」;至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提出四個處理步驟: 準備、觀察、傾聽、聯繫。雖然稍有分別,但操作與目的其實大致相同:著重覺察需要幫助的對象,進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建立適切的支持網絡,為受困擾者創造安定的力量。
雖然心理急救看似只用於協助經歷災難或大型事故後的受困擾者,唯日常生活其實亦具有廣泛應用性。教育同業們除了需要應付日常教學工作,對於學生精神健康狀況都是不能忽視的任務,尤其近年香港學童精神健康狀況,已逐漸成為各界討論的社會議題,同業面對的挑戰實在不容不容小覷。倘若在校內發現有學生(甚或同事)出現精神困擾徵狀,而又能夠運用心理急救技能及早處理,這已經可能及時化解危機。
面對目前校園狀況,有團體倡議「Study-Life Balance」(學習生活平衡),鼓勵學生投入學業之餘,也要享受社交、體育文化、大自然及社區探索等各方面樂趣,與及有充足作息安排。這豈不是與體育科定位,「發展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有異曲同工?各位體育人共勉之。
《體路Sportsroad》
屬於香港人的體育新聞平台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portsroa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portsroad.hk/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