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張炳良質疑發展「熊貓經濟」 稱香港應朝高質量發展

商台新聞

更新於 16分鐘前 • 發布於 5小時前

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表示,對近日提及要發展的「熊貓經濟」會抱持較批判的態度,雖然他不會說「熊貓經濟」沒有貢獻,但香港不應走這個方向,而應該朝高質量發展。

張炳良在一個論壇表示,早前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摩根士丹利亞洲前主席羅奇早前提出「香港是否玩完」的質疑後,相關題目近月一直被提起,但他認為香港並未「玩完」,香港需要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保持自身獨特性,維持自由開放的社會。

張炳良以「ABC」歸納香港面臨是否失去競爭的問題,以及地緣政治空間中的困境,分別是Asymmetry不對稱、Bottleneck瓶頸和Competitiveness競爭力。他指,香港與內地的經濟不對稱,過去這種不對稱可能有利於香港,但現在對深圳等內地主要城市更為有利,由港人周末北上消費可見一斑;而香港在人力和資金都面臨結構性瓶頸,特別是國際社會對香港「一國兩制」的疑慮,影響海外投資者的看法;而世界競爭力的報告已列明,香港在政府在意見表達和問責方面,評級下降,反映國際對香港的形象影響甚大。

張炳良指,在地緣政治的變化下,國家越來越需要一個外向型的香港,但問題是,香港是否足夠好,能夠提供通向世界的門戶,對外說好中國故事。他指,香港在發展金融之外,也要發展創新科技,香港不應重複深圳所做的事,因為兩地的基礎並不相同。另外,香港除了要吸引內地人才,也要吸引海外人才,如果香港的表現如同內地其他城市,就未能在「一國兩制」下增值。

呂大樂:香港可考慮在歐洲尋找潛在夥伴

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表示,反修例風波和疫情對香港的國際形象產生重大影響,部分國家似乎努力使香港「去國際化」,部分人會建議轉向東盟和一帶一路國家尋求合作,他認為是好的建議,但也可以同時考慮在歐洲尋找潛在夥伴。呂大樂在一個論壇上指,歐洲國家與香港有悠久的聯繫,而且對中國的反應並不完全相同,西班牙和德國都各自提出了自身的關切,部分中歐國家與中國的關係亦較緊密,因此香港應加強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和人文聯繫,並應該超前規劃,而不是等待北京的建議或訊號,告訴香港現可以與哪些國家合作。

呂大樂又建議,香港可以探索發揮一些國際領導的角色,例如可以在文化領域等不涉及外交或國際政治的範疇保持開放,舉例香港可重新包裝國際電影節,吸引國際領袖參與,提升為高規格的國際活動,令香港再次成為國際活動的平台。

呂大樂表示,非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可以申領往內地的通行證,以及海外旅客經郵輪抵港後,可以免簽進入大灣區的政策,都值得香港好好利用,當局可積極將香港包裝為通往中國的良好跳板,加強對外宣揚。

宋恩榮:香港長期增長動力仍未恢復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客座教授宋恩榮表示,雖然香港經濟下跌的趨勢已經停止,但可持續的長期增長動力仍未恢復。宋恩榮在一個論壇表示,雖然政府推出很多政策促進經濟增長,但如果投資者仍未恢復投資,就不太可能有長期的經濟增長,而創新科技的投資亦需要長時間的孵化期。他又指,香港在大灣區合作中,亦不太可能可以立即緩解問題,他形容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大多數「低垂的水果」已經被摘取,而其他高處的果實,仍需要較長時間才成熟,因為兩地合作期間,會面臨眾多系統性制約因素。

宋恩榮又表示,香港科研開支只佔生產總值1%,比深圳的5%低,而深圳的研發開支有九成來自私營界別,香港的私營研發開支只是略高於公營研發開支。他認為,問題主因並非來自政府,而是私營界別對政府的倡議無反應。他指坊間仍流傳「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的說法,因此他對情況並不樂觀。他又認為,在人口老化下,政府輸入人才的措施,仍未能扭轉本港勞動力下降的問題。不過,宋恩榮認為,香港對年輕人才,尤其是內地的年輕人才,仍具有吸引力,是香港最強的資產,但他們是否會長期留港仍有待觀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5

  • Miles
    唐氏治港,係咁上下。
    3小時前
  • MN
    高官要擦鞋,蝕錢都要攪
    4小時前
  • John
    熊貓經濟不如發展擦鞋經濟啦。 叫班高官日日坐係18區街頭幫人擦鞋,我包佢哋好生意,又可以多18個景點。旅遊業,飲食業,咩都旺啦。
    2小時前
  • 叮噹
    人間清醒
    3小時前
  • L.Y.E.
    咁抖膽講真話 係咪已經一次過攞哂啲服務金😂
    3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