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星寄語:我命由我
【明報專訊】香港人均壽命持續位居世界前列,不少朋友都將之歸功於香港完善的醫療制度,先進的醫療設備,以及盡忠職守的醫護人員。我身為醫生,卻不敢居功,因為培養個人健康意識也十分重要。倘若我們沒有保護自己身體的意識,任由不良生活習慣損害健康,甚或諱疾忌醫,即使醫學再昌明,也難以有健康體魄。
健康掌握自己手裏
早前我應邀與長者分享,也談到健康意識、保障自己的重要,並提醒他們,平日應好好照顧自己身心健康,不應過分倚賴藥物、醫療設備或醫護人員。我特別借用今年創下中國電影史票房奇蹟的動畫《哪吒之魔童鬧海》的金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鼓勵出席講座的長者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裏。
每個人只能活一次,既知生命不可重來,就要好好珍惜。但這不表示我們要躲起來什麼也不做——例如因為害怕受傷而不跑步、不打球,或因擔心溺水而不游泳。如果這樣因噎廢食,人生未免太沒趣了。更何况,均衡飲食和恆常運動,都是維持健康不二法門;尤其在預防慢性疾病方面,恆常運動功不可沒。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了解運動風險,做足安全措施,將受傷風險減到最低。
走入社區推廣運動文化
為了進一步推廣恆常運動的文化,我們早前啟動了「港大醫學院運動健康」計劃,透過運動發展、醫學教育、科研創新及臨牀服務,建立更健康、更具活力的社區。
按照計劃,我們將於港大醫學院多項課程中加入運動健康的內容,並提供運動學副修課程。同時,我們十分注重向外拓展,積極與社區及不同界別的機構合作,推動相關研究、臨牀實習及教學,並探討跨學科發展與應用的潛力,更提供運動健康方面的諮詢服務。此外,我們正在探索能否結合心臟科、急症醫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矯形及創傷外科、運動學和運動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為大型體育競賽如馬拉松、七人欖球等提供現場醫療支援。如果成功,不僅參賽運動員的健康更有保障,亦可說是醫學跨學科合作的一大突破。
作為香港大學綜合基層醫療健康協作平台的重要環節,運動健康計劃也會跟社區康健中心合作,舉辦講座和研討會等活動,致力傳播運動健康知識,進一步推廣運動文化。
然而無論我們多麼努力,也不能代替每一名讀者和市民大眾,定期以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舒展筋骨,改善身心健康。所以我希望大家記住哪吒的金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透過均衡飲食及恆常運動,掌握自己的健康,活出精彩人生。
文:劉澤星(港大醫學院院長)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專欄「澤星寄語」,分享醫人醫事,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