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界權威林芳郁失智 醫揭失智10大警訊!「這些症狀」快找神經內科
曾任職台灣台大醫院、台北榮總;以及亞東醫院等3大醫學中心院長的74歲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日前傳出罹患失智症,由同為名醫的妻子林靜芸照護陪伴長達五年,消息令社會各界感到驚訝。南門綜合醫院近日便在社群平台發文解釋,失智症(Dementia)並非正常老化,而是一種大腦功能持續退化的症候群,其影響層面廣泛,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乃至日常生活能力都會受損。它是一群症狀的「總稱」,阿茲海默症只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根據院方說明,常見的失智症主要可分為四大類型: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最常見的類型,約占60%至80%。初期以「記憶力衰退」為主要特徵,例如忘記剛發生的事,並會逐漸影響到語言與認知功能,病程雖緩慢但會持續惡化。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主要由中風或腦部血管病變引起。症狀可能「突然出現」,且與大腦受損區域相關,例如計算能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高血壓、糖尿病史是高風險因子。
路易體失智症(Lewy Body Dementia): 除了認知問題,患者常伴隨明顯的「視覺幻覺」、身體僵硬、顫抖等類似帕金森病的症狀。其認知功能可能時好時壞,波動極大。
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此類型「發病年齡較早」,好發於50至60歲的壯年族群。初期症狀以「性格大變」、失去同理心、社交能力退化為主,記憶力在早期不一定會明顯受影響。
南門綜合醫院提醒,民眾應留意失智症的早期警訊,並強調「這些情況不是理所當然的『老了就會這樣』,而是大腦在求救」。警訊包括時常忘記剛發生的事、說話常常中斷或詞不達意、情緒變得易怒或異常冷漠、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做事顛三倒四等。
目前,失智症的診斷需透過神經心理測驗、腦部影像學檢查(如MRI)及血液檢查等方式綜合評估。雖然無法根治,但及時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如認知訓練、懷舊治療、環境調整等),可以有效延緩病程、穩定情緒,顯著提升患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若民眾或家人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尋求「神經內科」醫師的專業評估與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