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中年男切20顆大腸息肉...半年後又長!靠吃魚好轉 醫讚:真的能防癌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2024年10月10日17:35 • 發布於 2024年10月05日02:56

一名50多歲男子連續3次大腸鏡檢查都找到10顆以上的息肉,第一次切除20多顆息肉,後續有2次檢查都又找到10顆以上,直到改變飲食習慣,多吃蔬菜、肉的來源全改成魚類,息肉數量才大幅減少。

大腸息肉生成原因多元,除了基因之外,與飲食習慣也有相關影響。(示意圖/Pixabay)

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子緯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該男子首次就診是因糞便潛血呈陽性,所以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結果大概切了20多顆的息肉,耗費1個多小時的時間。且其中1顆更被確認是原位癌,也就是第零期,再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真正的大腸癌。

楊子緯指出,男子半年後回診,再次做了大腸鏡檢查,竟又長了10多顆息肉,這次一樣全部切除,接著又過了半年,男子再次上門追蹤情況,未料又長了10幾顆息肉。病人感到非常疑惑,因為自從第一次檢查出原位癌後,他已經戒掉菸、酒、檳榔,「只差沒吃素」,不解為何息肉仍一直生長。

楊子緯表示,由於大腸息肉生成原因多元,除了基因之外,與飲食習慣也有相關影響,因此建議男子增加蔬菜攝取量,並將肉類來源改為魚肉,減少紅肉的攝取。後來男子第4次上門,這次息肉成功減少到5顆,第5次檢查時已完全沒有息肉,讓男子非常高興,決定繼續維持相同的飲食方式。

吃魚防大腸癌是有科學根據的!(示意圖/photo AC)

吃魚防大腸癌是有科學根據的!楊子緯說明,根據一項長達近15年的研究,涵蓋英、法、德等10個歐洲國家的52萬名參與者,並追蹤其日常飲食習慣,包括魚的攝取量及種類。結果發現,每周攝取魚和貝類總量超過357克(約2~3份)的人,比每周低於65克(約1份)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降低了12%。

楊子緯提到,即使每周只攝取100至200克魚類,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也降低了7%,且脂肪含量高的魚類防癌效果略優於脂肪含量低的,單獨攝取貝類則沒有效果,研究推測跟魚含有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有關,另外魚類富含維生素D、B12及硒、特殊胺基酸也都是可能的原因。

盧安達爆「馬堡病毒」疫情!致死率達3成 羅一鈞:不排除升旅遊警示

中天新聞網

本土登革熱新店再增1例!66歲女發燒、頭痛 就醫檢查後確診

中天新聞網

山陀兒豪雨恐再掀「類鼻疽」疫情!羅一鈞:7月凱米颱風後已釀13死

中天新聞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內容

夏天想露腰又怕有小肚子?醫揭女性小腹凸3成因 是正常還是健康警訊這樣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喝黑咖啡或無糖茶可燃脂?醫生揭2大最佳增效飲用時機

am730

72歲翁糖尿病腳麻、灼痛睡不好 醫揭神經性疼痛治療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自殺率攀升 自閉、過動等神經多樣性青少年求救無門 你今天關心他們了嗎?

Heho 健康(台灣)

男童上課坐不住又無法專心 一檢查竟是「這病」!醫:不是ADHD

am730

最小個案!北部1歲女嬰新冠重症「併發哮吼」進加護

中天新聞網

高品質碳水化合物加上足夠膳食纖維 能幫助你健康老化

NOW健康(TW)

小麥的健康筆記/醫打破「氣墊鞋、健康步道」迷思

中天新聞網

蛤?14歲男孩聽不見悄悄話,常戴耳機讓聽力損傷不可逆,「微聽損」如何預防?

康健雜誌

烤地瓜GI值竟比蒸的高1倍!醫:放涼食用更有益

中天新聞網

痠痛貼布貼錯小心傷肝腎 專家建議2大使用重點

康健雜誌

重症肌無力也會導致漏尿?醫解析「膀胱功能障礙」 用錯藥恐需插管搶救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只海鮮要當心!6大食物夏天最容易變質,剉冰、涼麵都上榜

康健雜誌

港大醫學院發現全球首個「隱藏」外周神經幹細胞 推動再生醫學治療

am730

芝麻三大新營養素一次搞懂!芝麻素、芝麻胜肽、芝麻蛋白大功效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夜市攤販老闆器捐延續大愛 助腎病末期病患換腎獲新生

NOW健康(TW)

屈公病「新增2例印尼」移入個案 創18年新高

中天新聞網

亂拔鼻毛恐致命?醫生拆解3大鼻毛外露原因

am730

起床「第1杯水」哪時喝?腎臟科名醫揭「關鍵時刻」解除腦中風、心梗危機:必看十大喝水壞習慣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7年來首例!4歲女童染腸病毒伊科11型 併「急性下肢無力」

中天新聞網

膽結石未及時治療 7旬翁竟併發感染性肝膿瘍險敗血症

NOW健康(TW)

懷孕遇到問題怎麼辦? 國健署提供4大孕產育兒免費資源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上週39人死於新冠! 8成5未打JN.1疫苗

中天新聞網

身體老化與衰老細胞有關?製藥專家分享抗衰老關鍵策略

Heho 健康(台灣)

第四期前列腺癌不用放棄!新一代電療技術助慢性病長者減輕負擔

am730

父親過世前幾天,她說:我和爸爸關係非常差,以往都不想見他,但不可思議,這段時間每天都探望他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何妤玟「天天吃蔬食、練瑜珈」仍長息肉?醫:外食+壓力惹禍!每30分鐘就1人罹腸癌,8大警訊速看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治療展曙光 健保給付全球唯一有效藥物

台灣健康醫療網

延緩老化新發現! 研究:Omega-3、維生素D3是關鍵

中天新聞網

女性最困擾「乳腺、甲狀腺、汗腺」問題!醫籲定期檢查

中天新聞網

「巴金森的痛可以改善!」醫療、運動雙軌幫你走出惡性循環

Heho 健康(台灣)

苦瓜有益唔係靠苦 熱量低炎夏優選

am730

慢性腎病透析皮膚癢?尿毒性搔癢症 醫揭5大緩解策略

NOW健康(TW)

追隨「防彈咖啡」減重熱潮前必看!營養師:加錯油瘦不了 膽固醇還可能升高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氣又悶又濕 吃得苦抵得酸解心火盛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西瓜功效|預防皮膚老化強化骨骼 糖尿/腎病等4類人慎食

am730

【居家意外】以為在家裡就很安全?居家陷阱你要知!急症科醫生教你處理常見居家意外!

高燒 Gofever

生技醫藥協會年會 聚焦供應鏈平台與東協佈局

台灣健康醫療網

果汁果乾暗藏陷阱?不只缺這營養素 不小心就超量下肚

NOW健康(TW)

音波頻繁施打導致筋膜脆化?醫師揭露關鍵其實是「這邊」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