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熄燈睇戲】《Beef》:被動選擇的痛苦吶喊,尋找光明迎來一聲槍響

德尼思化

更新於 2024年02月02日10:08 • 發布於 2024年02月03日23:30

Neflix在2023年4月上架A 24公司製作的劇集《Beef》,單從字面看,Beef with something可解作與某事某人有恩怨、心結。若由男女主角Danny和Amy的故事來看,正是呈現你我都曾感受,現正經驗,那種人世衝突糾纏愛恨的執著與妄念,如同連鎖效應的骨牌一發不可收拾。

《Beef》港譯《齮齕人生》,台譯《怒嗆人生》,前者取其「唔好咁多齮齕」的日常積怨,後者偏重憤世嫉俗的爆發,恰恰呈現劇情兩個核心面向。「齮齕」與「怒嗆」一體兩面,Danny和Amy的樑子源於在停車場彼此怒嗆,但看下去就知道,火山爆發來自生活不同的齮齕、挫敗,像婚姻、愛情、父母等。

誰人未曾體驗過齮齕和怒嗆之惡?像親戚批評、看不起你的人生抉擇,愛侶的壞習慣忽然讓你生氣,以至陌生人路過狠狠撞向你的肩膀⋯⋯《Beef》的精彩在於,呈現了許多我們看似莫名奇妙的爭執,原來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世代的、想像的諸種原因。

一、被動選擇:現代人生局限各種自由

「道德選擇是自由的,因此是不可預見的。孩子並不包含他將成為的成年人。然而,正是基於他曾經是什麼,一個人決定了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原創選擇的戲劇性在於,它在整個生命中一刻不停地發生,它在任何原因之前出現,自由似乎只以偶然性的形式存在。這種偶然性在某種程度上讓人想起加爾文主義教義中上帝所分配的恩典的任意性。這裡也有一種預定,不是來自外部的暴政,而是來自主體本身的運作。只是,我們認為人總是有可能求助於自己。沒有什麼選擇是如此不幸,以至於他不能被拯救。」──西蒙·波娃

從生到死,我們都不自由。存在主義愛說誕生是抛擲於世,誰人有問過我們是否願意出世?沒有人能夠決定自己的出生、家庭背景等,一切都是偶然、未知的機遇。及至成長,看似擁有自由意志,其實上學、上班是早已安排的必經之路,工作供樓養老育兒,直到死亡,諸種選擇都有其社會建構的脈絡,超越你我所能控制的局限。

就像最後一集,Danny坐困山林時說:我們出生,我們選擇,然後我們在這裡。

劇集首幕,Danny猶豫自己應否自殺,在超級市場企圖退回燒烤架等工具,卻因遺失收據,深感是上天也要他死亡。在人生最絕望無助之際,嘴裡唸著「總有些事發生」,倒車打算離開時,後方剛好是Amy的車駛過,兩人急煞。Amy長按喇叭,高舉中指,兩股怒氣狹路相逢,引爆日後的針鋒相對,視彼此直如殺父仇人。

《Beef》呈現的Danny、Amy,或許都因此做了許多道德上的錯事,尿在別人廁所、用假相欺瞞勾搭、企圖闖進豪宅偷竊……但我們都知道,他們並非本質上的壞人,甚至有多次想過不如收手,偏偏每次都受限於主觀視覺的盲點,以及為世所迫的環境,導致鑄成大錯。

兩人由始至終爭執的起源:你為什麼按喇叭?你為什麼充滿怒氣發神經追著我?Danny與Amy都局限在自己的車廂,倒後鏡永遠僅能映照窄小的景物,唯獨我們能夠透過劇情推展預先得知來龍去脈,會希望這麼相似的人最好一笑了之,化敵為友。

現實局限,我們戴著不同的眼鏡,建構自父母的言傳身教、社會外界的際遇及交友成長圈子等,在人群之中肩摩轂擊,於有限自由嘗試做出最佳選擇,卻未必迎來好的結果。例如第九集,Danny就意外地撞昏了Amy的老公George,開車離去時卻發現小女孩早已坐在車中,他成了拐帶犯。

有錢人Jordan對那些劫匪解釋西洋棋的「強制被動」(Zugzwang):每一步棋看似擁有選擇,實際每一步都為勢所迫,明知道不算得上是好棋,深陷危機,但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這正描述了Danny、Amy的生存境況,前者為了追求買地建房成就亞洲式團圓的夢想,後者則是希望讓自己的家庭更加美好,有更多時間陪伴。劃地為牢的魔法圓圈,化成了束縛兩人身心的籠子,不斷追求幻影,反而忽略、無能處理最重要的溝通問題。

二、烏鴉也在煩躁:幻想他者的盲點

「樹受苦,鳥也受苦。我不認為他們會唱歌。他們只是痛苦地尖叫……仔細看看我們周圍的事物,有某種和諧:這是壓倒性和集體謀殺的和諧。」── 韋納.赫佐格

生於1980年代的一代人,快餐、糖果、該死的二手煙,以至網路急速發展,Danny和Amy感嘆,人類步入全新的陌生領域,他們成為了白老鼠。現代人模仿網路的A片,現實反而成為網路幻象的社會,魑魅魍魎構成了當代生活的想像。

米蘭·昆德拉說人類天生媚俗,過度浪漫化事物,以至忽略真實的困苦,「當看見草坪上奔跑的孩子」會覺得太美好了。真實正如Amy道破嬰兒的殘酷,他們從未給予無條件的愛,是人類最無情的一群。或許,這如同我們在城市中聽到鳥語時,忍不住歡喜讚嘆大自然的和諧美好。

《Beef》的第一集「鳥兒不唱歌,它們在痛苦中尖叫」,恰呼應了第十集起首的超現實,烏鴉之間的對話也是充滿了「Beef」。是的,個體受限於主觀角度,不要說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跨物種交流,連同為人類者,都常常誤解對方,放棄交流。

媚俗的認知,和網路濾鏡美化世代,加劇了我們想像、追趕他人理想生活的幻影。Danny渴望Amy的有錢人生,Amy也要藉由取悅Jordan,才能上流到接近她的位置。資本主義世界的美好生活,建基在金錢,遇到困難,我們總會想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轉而不斷尋求更多的數字。

Danny在教會遇上與其舊情人結婚的教會領唱Edwin,比之他當下的潦倒,Edwin有型靚仔,可謂成功人士。但隨劇情推展,兩人角色幾乎互換,Edwin老婆生下兒女,經濟壓力導致家庭關係惡化,這亦多少暗示了Amy要兼顧事業、家庭的艱辛。

Edwin低聲下氣向Danny求助,想賺更多錢,反遭敷衍對待。Edwin心生怨恨,一如Danny對Amy似,惡意代他訂了大量雜誌發洩不滿。Danny後來誤以為是他燒毀房屋,拿槍責罵質問,Edwin說只有訂雜誌,哭著坦誠:我的生活很痛苦,老婆說忘不了你,不願意讓我碰她⋯⋯Danny由原先的憤怒,轉為同情,安慰那個和他如此相似的亞裔同胞。

我們都知道Danny這位差點自殺的人,在整套劇集幾乎未曾真正平靜,放低積怨,過上理想生活。但在Edwin眼中,自己困苦生命唯一想像的出路,就是Danny,而完全沒有想及對方生活的諸種問題。這正是Danny看Amy,Amy看Jordan的視角:如果我過上這麼有錢的生活,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

若說Edwin像Danny過去的鏡象,那Jordan可能是Amy未來的面貌。沒有錢是萬萬不能,但有錢並非萬能。她顯然比Amy更加自我中心、享樂至上,以及視一切都會消失的虛無心態。Jordan看破紅塵地對Amy說,捉緊那些美好的事物,在消失之前。

偏偏,劇集刻意安排了Jordan最殘酷的死亡,被豪宅的安全室大門夾死。《Beef》很常用不同形式的家屋作象徵,未嘗不可視作是那拒絕、封鎖外界一切的心門殺了她。事實是,若果Jordan並非目空一切,視錢財享受為最高價值,多些真心對待弟婦情人Naomi,相信不會落得悲慘下場。

Jordan沒有看見Naomi。有些事情,不是單純盲目追求錢財,他者理想生活所能解決。我們真正渴望的,正如《Beef》反覆強調:被看見。

三、被看見:雙生靈魂超脫的可能

「我只想知道妳是否幸福快樂?」
「什麼?」
「妳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對嗎?妳滿足了嗎?」
「你為何在乎?」
「我想知道我是否能達到妳這樣的程度。」
「一切都會消失,一切都不會留下,我們只是吃著自己尾巴的蛇。」

《Beef》前七集精心寫實地建構了Danny、Amy立體的人生、性格,到第八、九集展開戲劇張力,上升到最後一集超現實的象徵,層層遞進,顯見編導的功力。

第九集結尾,Danny以為自己弟弟中槍身亡,Amy收到電郵禁止她再見女兒,都自覺喪失了最重要的事物。像回到最初,兩人開車追逐對方,互相高舉中指,燈光劃破黑夜跌落生命的谷底。第十集開幕,延續車輛失事的畫面,烏鴉開嘴說人話,從起始已經告訴我們,這集的風格截然不同。

最後一集,在誤食毒物前,Amy舉槍追殺Danny,Danny埋伏草叢將她推倒(你為何迫我這樣做),一度因共同難關和解,又再為了搶槍鋌而走險,一個傷腳,一個斷手……都是重複他們前九集的模式,現實世界仇恨鎖鏈的循環。

唯有脫離舊有的空間,才能有超脫的可能。山林遠離了城市,電話沒有任何訊號,失去家庭,甚至在中毒之後,以為自己連生命也將會滅亡。茫茫人生好像荒野,吶喊沒有任何回應,沒有任何人看見自己,任何事情都會消失。在最為痛苦絕望之際,他們卻真正看到了彼此光明的輪廓。

George向Amy自白出軌時說,她和我就像雙生靈魂,有著一樣的思維情感。但我們真能看見,全劇唯一能擔當此形容的,只有Danny和Amy。他們因為Beef連結,深入彼此的生活:Danny和George成為好友,道出全劇中唯一對花瓶有內容的評價,George甚至覺得他與老婆相似;Amy與Paul發生關係,一度是對方抒發苦悶的渠道,也看見Danny眼中弟弟之外的面貌。

是的,我們要擺脫主觀的局限,必須透過其他人的映照,就像觀看《Beef》。我們看見,家人各自擁有不同的輪廓,George母親的孤獨、Paul的力求上進、Amy對George的重要性等。就算是Danny、Amy原生家庭父母所給予的創傷、壓力,在嬰兒剛出生時,是多麼愉悅,對未來充滿樂觀積極的期許。然而,人生太多無可迴避的Beef,導致日後惡果。

早於第七集,Danny已經嘗試透過Amy了解自己,想知道這樣的生活(全劇最平穩的時刻)就能夠滿足,能夠幸福快樂了嗎?也許在最後一集前,他們多少也意識到雙方的相似,例如Amy哭著吃Danny失意時最愛的Burger king。這集閃現第十集的草地,正如第八集那幕嬰兒浸水轉換的鏡頭, 父母親同樣是東亞移民等,都可說隱喻了雙生靈魂的連繫。

一切鋪排,都令藉由毒物的靈魂連結、互換和混合,來得順理成章。Danny、Amy面對上一代亞洲家庭不談醜事的文化,夾在中間,長輩的期待、後輩的依賴,只好選擇磨滅自我,啞子吃黃蓮,甘願為了不表現軟弱而無所不用其極。Danny不敢坦承自己需要Paul,遠比Paul需要他更多;Amy拖到最後才向George自白,可惜傷害早已造成。

「沒有黑暗就無法體驗光明。每當你試圖抓住一件事時,它就會溜走。」

(Can’t experience light without dark. And any time you try to hold on to one thing, it slips away.)

「我一直無法描述我內心的這種感覺,但我認為就是這樣。」

(I’ve never been able to describe this feeling inside of me, but I think that’s it.)

因此,Danny和Amy躺臥草地,全盤接受和理解對方的溝通,才顯得如此動人,以及這麼深不可測、精緻。唯有真正的知音,可以打開深入對話的大門。Danny說,現在才有這種交流真是太浪費生命了,Amy回應,至少我們感受了一次。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每一個人都必須看見別人,才能看見自己。

西蒙·波娃說,當我們真正了解自己怎樣構成,曾經是怎樣的人,便足以選擇、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人。

晨光乍現,Danny、Amy在山路相互扶持,彷彿看見了一個全新世界的可能,不見山林殘酷,反而讚嘆景色美好。兩人經過黑暗的隧道,Amy說會盡力協助Danny打官司,Danny有信心地回應,我想一切都會好起來。

現實襲來,所有超脫終要回到世俗的考驗,手機彈出無數信息。光明的終點,迎來一聲槍響,這是《Beef》的殘酷。

但《Beef》不止告訴我們已知的殘酷現實。即使現代人生局限各種自由,被動選擇,仍可以走向不同的道路。就算視線永遠都有盲點,世代的問題看似難以解決,仍能夠有人看見自己的存在。

Amy上床擁抱昏迷的Danny。一切都會消失。不。無數的日與夜,我看見了你。我們並不孤單。我們沒有消失。

──────

想睇更多文藝嘢,歡迎Follow德尼思化:

https://www.instagram.com/delis.ver/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