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麥浚龍專訪(上)】 用3年說董折浦銘心的故事!Juno:可一不可再

娛樂 on LINE

發布於 2020年10月11日12:18 • 機

 

《The Album》每part的亮點都不同,Juno重申不想重複,所以part 3會以另一種模式呈現。
《The Album》每part的亮點都不同,Juno重申不想重複,所以part 3會以另一種模式呈現。

Juno這幾年都與謝安琪有影皆雙,全因兩人在一個為期3年的音樂企劃中飾演董折與浦銘心。由《勇悍.17》開始,香港人和他倆一起經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最終回

董折與浦銘心的故事在3年前展開,不少香港人見證著他倆「成長」、開演唱會、攞獎……在2020年,兩人的故事來到最終回。

「由一開始做《The Album》這個企劃,就知道是分3個部分。對我來說,一個故事的完整性比有沒有空間延續更重要。而這個企劃預了要有30首歌,如果要在一年內推出,未必配合到講故事的流程,我們想好好交代每個角色的成長,和觀眾培養到說故事的脈絡。這張專輯已超越一張專輯,不是講一個傳統3小時的電影故事,而是一個跨越3年、將30首歌扣連的故事。它圍繞著董折和浦銘心,但不單單只是愛情故事,我想用多角度去描繪人與人之間的複雜情感。育成模式是觀眾最易接受的講故事模式,當中有順序和倒序的形式,part 1、part 2和part 3的講法都不同,所以《The Album》對我來說,是可一不可再的企劃。」

由於Juno在過去10年嘗試過不同創作和製作單位,導致《The Album》成為一個創新的跨媒體企劃。
由於Juno在過去10年嘗試過不同創作和製作單位,導致《The Album》成為一個創新的跨媒體企劃。

三部曲

《我在切爾諾貝爾 等你》是董折與浦銘心最終章的引子(《The Album》的part 3),Juno希望將焦點回歸這兩個人之間的情感,不再像part 1結尾和part 2有很多角色登場。

「《The Album》來到part 3的finale,我們說的終章就如電影的一場戲,必須要有鋪排,終章是一個過程,可能是6首歌或4首歌。大家會聽到由《勇悍17》已提到的切爾諾貝爾,1986年切爾諾貝爾發生核洩,在世界另一邊有兩個人因為這件事走在一起,而他們之間的感情纏繞了一生,去到《我在切爾諾貝爾 等你》的他們已是去到50多歲的中年,等到切爾諾貝爾逐步對外開放,這個最初和最後的約定可以在歌曲內聽到,觀眾知道他去了切爾諾貝爾,但他為何要去?等你是等甚麼?等到和等不到有甚麼分別?以往很多專輯的製作模式是以年計,頒獎禮完成後已完成一個企劃,《The Album》的不同是,就算我在頒獎台上得到『最佳專輯』大獎,但其實第二日已要為part 2錄音;而part 2再得獎時,我們又已經開始為part 3準備,這種精神是很燃燒,同時亦是很罕有的過程。」

Juno直言大家的消化能力比他想像中更豐富,過程很有挑戰性但亦算得心應手。
Juno直言大家的消化能力比他想像中更豐富,過程很有挑戰性但亦算得心應手。

散聚有時

從day one開始創作,Juno已堅持這個故事必須有很強的力量和元素。完成這個3年企劃後,它衍生出很多可能性,至於會否變成電影、電視劇、舞台劇甚至小說?這些都是後話。

「對我來說《The Album》不是純粹的音樂或影像企劃,它有一種電影配樂的感受,又其實是一個混合的跨媒體創作。我會用『悲歡離合,散聚有時』形容這個企劃。它不是一個童話故事,不在於有沒有一個大團圓結局,人生本來就有很多悲歡離合。每個故事或企劃都有完結的時候,每段感情或友情都有分開的時間,能夠保持一種平和的態度,可能要用一生人去自我拿捏,這是我很相信的散聚有時。」

(to be continued……)

撰文:機

攝影:Hung

影片:Matt Chi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