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新年玩健球 講謀略考體力 4人一條心進擊的巨球

明報

更新於 2021年12月25日00:47 • 發布於 2021年12月24日20:30 • 專題
進攻——隊伍進攻時,各隊員肩負不同任務,如托球、擊球。(受訪者提供)
進攻——隊伍進攻時,各隊員肩負不同任務,如托球、擊球。(受訪者提供)
防守——防守隊員可以用身體不同部位接球。(受訪者提供)
防守——防守隊員可以用身體不同部位接球。(受訪者提供)
背心顏色識別——同一隊友穿著同一顏色背心——黑、灰、藍或粉紅。一隊失波,其餘兩隊得分,3隊之間「亦敵亦友」,更考策略。(受訪者提供)
背心顏色識別——同一隊友穿著同一顏色背心——黑、灰、藍或粉紅。一隊失波,其餘兩隊得分,3隊之間「亦敵亦友」,更考策略。(受訪者提供)
(受訪者提供/明報製圖)
(受訪者提供/明報製圖)
吳宜積(受訪者提供)
吳宜積(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2021年香港運動員多番勇創佳績,讓不少港人燃起運動魂,也令一些新興運動連帶受到關注。

健球(Kin-Ball)是近年引入香港的新興運動之一,那個猶如小學生般高的巨型球體固然吸睛,它更是世界唯一「3隊交鋒」的運動。健球比賽除了要運用全身肌肉,也講求「食腦」,要有敏捷反應,給球手帶來不同層次的滿足感。新一年你有興趣挑戰這個鬥智鬥力的新興運動嗎?

源於加國 強調尊重、包容、合作

健球誕生於1986年,由一名加拿大體育教師Mario Demers創立。香港健球總會三級教練兼香港健球代表隊成員吳宜積解釋:「Mario Demers看見有些學生不太積極參與體育課,於是創立這個簡單易學的團隊運動。健球強調三大精神:尊重、包容、團隊合作。想取勝絕不能靠一己之力,每名隊友必須高度參與。」

經過數十年發展,健球足迹已遍及25個國家及地區,每隔1年舉行國際賽事。香港於2015年引入,同年成立香港健球總會,肩負推廣和培育運動員的重任。香港隊已出戰過2017年日本東京世界盃及2019年法國萊斯蓬特德塞世界盃。

健球直徑1.22米 重1公斤

有別於傳統運動的雙方交鋒,健球是現時唯一3隊同時作賽的運動項目。每隊4人,同隊隊友穿上相同顏色的背心——黑、灰、藍或粉紅。健球除了可以男女混合作賽外,亦提倡傷健共融,因應視障人士的狀况,其中一隊要穿上藍或粉紅色的背心,以便視障人士清楚辨別3隊不同的顏色。

在整個運動中,最搶眼的當然是那個直徑1.22米的巨球!它是用高韌度的尼龍物料製造,僅重1公斤,因此小朋友及長者亦適合參與;不過為了方便小朋友比賽,健球亦推出「迷你版」,直徑1.02米,重量約88克,比「西瓜波」稍重。長者方面,學習模式以體驗為主,例如藉着健球訓練反應等,暫時以60歲為上限。

玩法簡單 3隊交鋒亦敵亦友

健球主要有3個基本動作,包括托球、擊球及防守。發球時,同隊3人要跪低托着球,另一人負責擊球,擊球前要喊出進攻指令「Omnikin + 防守隊顏色(即黑、灰、藍或粉紅)」。擊球時4人必須同時觸球,球要擊出逾3米的距離,而且方向必須向水平線或向上,不可向下,方算是成功擊球。被「點名」(指明顏色)的防守隊伍要迅速接住健球,利用身體任何部位阻止球接觸地面。接球失敗或犯規的話,其餘兩隊齊齊得分,所以3隊之間可算「亦敵亦友」。

本地比賽分「時間制」及「分數制」兩類。時間制賽事每局約8至10分鐘,高分者勝出;分數制則每局設有11或13分的「目標分數」,因應比賽情况而確定「目標分數」及「關鍵分數」(目標分數減2分)。當其中一隊先取得「關鍵分數」,最低分之隊伍須離場,由餘下兩支隊伍繼續比賽,較低分之隊伍在中場開球,直至一隊取得「目標分數」勝出該局。

跑勻全場 用盡全身肌肉

健球的正規比賽場地為20×20米,由於本港較難找到這類方形場地,所以健球多數在籃球場或合併兩個羽毛球場等比賽或訓練。吳宜積說:「有別於一般運動,健球並無固定的防守或進攻界線,比賽期間,所有健兒都需要跑勻場地每個位置,甚至用上全身肌肉防守或進攻。所以健球的運動強度甚高,絕不比足球、籃球遜色。」

進攻指令中的Omnikin為拉丁文,意指「全方位運動」,正好點出健球的精髓。想突圍而出?確實要鬥智又鬥力。除了手足並用,敏捷靈活外,亦講求隊友間的合作、溝通、默契等,才能攻其無備。吳宜積說:「以擊球為例,規則要求同隊4人必須同時觸球,假設其中一人作出巧妙的假動作,掩飾真正負責擊球的隊友,便可擾亂防守隊伍的視線,令該隊失守。」

因疫情關係,本地健球賽事自2020年1月暫停,實體賽事今年10月才回歸。香港健球總會亦分別於京士柏、大埔及葵涌開設健球訓練中心,提供學習及訓練機會,有興趣可瀏覽總會網頁了解詳情。

■香港健球總會

網址:www.hkkinball.com.hk

文:黎芸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