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曾於哈佛大學開設六四課程、著有《天安門流亡者:中國民主抗爭的呼聲》一書,自2019年起於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加拿大籍華裔歷史學者何曉清,等待審批逾一年後,工作簽證延期申請於本月正式被入境處拒絕,即時失去教席。何曉清接受《獨媒》訪問,表示自己是「好溫和」的人,只想做研究和教書,惟「咁卑微作為一個學者、一個老師嘅要求,最後都要承受一個咁大嘅代價」,對決定感到無奈。她難以定言簽證被拒的原因,但估計與其研究和教學有關,形容是很典型的「殺雞儆猴」,對研究中國議題的同行和學生造成寒蟬效應,影響學術自由。何嘆自己研究「流亡」的議題,最後反而成了其中一分子。
《獨媒》向入境處查詢,正候回覆,至於中大則表示,非永久性居民必須持有有效工作簽證才可在香港工作,而簽證決定由入境事務處負責,大學無法影響簽證結果,也不了解個別案件的情況,校方不會就個案作進一步評論。
何:以往簽證很快獲批、惟是次審批逾一年始被拒
加拿大籍的何曉清出生於廣州,年輕時曾聲援八九民運和與朋友秘密悼念六四。她於90年代尾赴加拿大留學,在多倫多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六四,後於哈佛大學創辦並任教六四課程,曾連續三年獲頒卓越教學獎。何2019年獲包括歷史學家余英時推薦,赴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擔任副教授,並於中大任教多門中國現當代史課程。
何曉清向《獨媒》表示,2019年申請工作簽證來港及2021年續簽時,均很快便獲批。而她上個學年獲中大推薦,獲得「美國國家人文研究中心」獎助(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 Fellowship),於當地進行研究一年,她去年7月臨離港前再申請續簽,卻遲遲未有回音,入境處亦向她提出多條問題,如她與非政府機構和外國政府有否關係、她以往在哈佛大學的研究內容和大學的資金來源等。
何指她一一認真回答,校方亦有向入境處查詢,但過去一年一直沒有收到回覆,她原定今個學年返港繼續任教,亦因簽證未批而需暫時休假。最終她直至本周二(24日)才獲入境處通知,指考慮過所有資料和周遭環境後,決定拒絕其簽證延期申請。而三日後中大亦通知她,其副教授委聘被視為即時終止。根據入境處網頁,就「一般就業政策」簽證申請,一般需時4星期處理。
自言「好溫和」仍無法留港教書 何:殺雞儆猴、造成寒蟬效應
在中大合約未完,卻無法回港任教,何曉清感到無奈和可惜,形容自己是「好溫和」的人,只想從事研究和向學生傳授知識,亦盡量保持低調,但「咁卑微作為一個學者、一個老師嘅要求,最後都要承受一個咁大嘅代價」,「唔係解決問題,而係解決提出問題嘅人」。
被問簽證被拒的原因,何難以定言,但估計或與她研究和教授中國現當代歷史和六四等有關;而中大民主女神像被移走後,她去年六四如常到民女原址獻花,以和平方式紀念,消息一度廣傳,但不確定對她簽證申請有否影響。她又透露《國安法》後曾多次受到學術上的干預,包括被施壓取消課程。
以往每年維園也點起六四燭光,成為何的鼓舞,但近年再無六四晚會、多所大學的六四地標亦被移除,她承認香港大環境一直變化,「如果我都唔可以返去教書嘅話,只能話而家嘅香港已經唔係以前嘅香港」。她形容其例子是很典型的「殺雞儆猴」,對研究中國議題的同行和學生造成寒蟬效應,影響學術自由。她亦強調,研究中國現當代歷史令她知道,正是沒有清晰的所謂「紅線」,令人們自我審查。
何:研究「流亡」反成為「流亡」一分子
現時暫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從事研究的何表示,在中大教學的三年,慶幸能營造包容的環境,以開放的心態與學生討論和同行,也改變過不少內地生的想法。雖然不少人離港,但何坦言「我自己反而好想留返喺香港」,守住一班同學和中大的新亞精神。現時未能如願,她無奈指自己研究「流亡」的議題,最後反而成了一分子。但她明言會繼續從事中國現當代歷史的研究和教學,「只要內心有光我哋就唔會活喺黑暗入面」。
中大:大學無法影響簽證結果
中大回覆《獨媒》查詢表示,非永久性居民必須持有有效工作簽證才可在香港工作,這與世界各地的司法管轄區一致,而簽證決定由入境事務處負責,大學無法影響簽證結果,也不了解個別案件的情況,校方不會就此個案作進一步評論。
《獨媒》亦向入境處查詢何曉清被拒簽證和審批需時逾一年的原因,以及是否率涉國安等,正候回覆。
曾開多個中國現當代史課程 簡介稱以批判思維審視中共版本歷史
根據中大歷史系網站,何曉清的研究專長包括中國近現代歷史、社會與政治、1989年天安門運動及其影響、言論自由和審查,愛國主義教育和後89民族主義等,其研究計劃為「以“愛國”的名義:中國海外學生民族主義」。
何曾任教歷史系多個課程,包括「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究:平凡的聲音,不尋常的故事:紀錄片與傳記中的歷史與記憶」、「文化史專題研究:毛時代後的中國:社會、文化與政治(1976–今)」、「文化史專題研究:從革命到改革(1949-1978)」等。而自何休假後,中大歷史系並無就中國近現代史開設專題課程。
其課程簡介曾提及,課程會以批判思維審視由中國共產黨呈現的國家版本歷史,又指在某些社會,歷史不僅是一門學科或對真相的追尋,而是由當權者操控的強力政治武器,用來推動「歷史失憶」和阻礙對歷史悲劇和不公的批判審視。簡介又提到作家米蘭‧昆德拉名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指雖然當權者能刪除或扭曲歷史,但對歷史的騎劫亦會伴隨政治、社會和身分上的歪曲,課程會批評地審視中國歷史與當代的關係。
《文匯報》2月批「反中亂港」、六四著作被圖書館下架
《文匯報》今年2月曾發表民建聯穆家駿的評論,點名批評何曉清「污衊攻擊中國政府」,在專上學界「散播反中亂港思潮,荼毒香港的下一代」。其著作《天安門流亡者:中國民主抗爭的呼聲》亦於今年5月被發現在公共圖書館遭下架。
去年美學者簽證遭拒 2020年至今至少6外籍記者不獲簽證或拒入境
翻查資料,這並非首次有學者遭拒發簽證。去年「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研究員、獲港大法律學院聘任為助理教授的美國法律學者Ryan Thoreson,簽證申請亦被拒絕。他專研性小眾青少年權利,當時以網上形式任教法學碩士(人權)課程兩個必修科目。
此外,2020年至今亦有至少6名外籍記者被拒入境香港、不獲發簽證或被拒絕續證,包括曾採訪反修例運動的美國麻省藝術設計學院攝影學系教授Matthew Connors;曾出版反修例書籍、日籍自由身記者小川善照;曾出版反修例攝影集《VOICE 香港 2019》的日本女攝影師幾石倫子;美國紐約時報資深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居港5年的愛爾蘭藉記者麥固崙(Aaron McNicholas)和英國雜誌《經濟學人》記者黄淑琳。
另外,《國安法》後公開悼念六四的活動減少,其中支聯會舉辦的六四維園晚會自2020年停辦至今,支聯會亦遭解散,而多所大學的六四標誌亦於2021年先後被移除,包括港大的國殤之柱、太古橋的輓聯、中大民主女神像,及嶺大的六四浮雕等。而一名擬於今年六四展示「國殤之柱」直幡的內地女法律博士學生,被控一項企圖煽動罪,判囚6個月,惟出獄後與親友失去聯絡。
留言 37
Vicky Wu
BEST
呢啲咪言論自由囉,國安法後乜都唔講得。
2023年10月28日12:59
灣仔強
自我閹割
2023年10月28日13:34
ES
客觀同真實嘅歷史從來係芝麻都唔存在,只有俾呢班賤畜篡改、扭曲、偽造嘅傳播所謂正能量唱好偉光正嘅「歷史」先會存在
2023年10月28日14:28
桃
其實2020年立法已經一早知會咁,而家先驚訝係你問題
2023年10月28日13:08
swan
The city is Dying!!!
2023年10月28日13:5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