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港講文學】辛棄疾識得天文學,古人都知地球係圓?讀詠月的破格詞作〈木蘭花慢〉

德尼思化

發布於 03月05日00:00

古今中外的文學傳統,月亮都是重要題材,飲酒賞月,登樓觀月,詠月之作由此而出。人類抬頭望月,擺脫日常煎熬,神秘美麗,中國甚至有中秋節,引發千古文人奇思幻想。

舊題難寫,詞句難好,全因前人樹立高牆,就像以一人之力,對抗歷史的千軍萬馬。能夠別出心裁,變出新解妙語者,可謂少數。這少數,正是辛棄疾筆下的〈木蘭花慢〉。

辛棄疾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繫?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Photo by Ganapathy Kumar on Unsplash
Photo by Ganapathy Kumar on Unsplash

此詞有顯著題目,辛棄疾記中秋飲酒賦詞,想及古人撰詞住住都是書寫等待月亮,並無揮別月亮,特寫此詞送月,別具新意。

此詠月詞,參考屈原名著《天問》的體賦。全篇皆在發問,十萬個為什麼,宇宙至人間。辛棄疾借此一寫法,突破千古以來詠月之作,甚至引來王國維驚嘆,此詞竟與現代天文科學相合。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繫?姮娥不嫁誰留?

空汗漫:空虛莫測,廣大無際

上半片全是問句,此乃《天問》設問特色。相比東坡知名的水調歌頭,全詞只得四問,此詞上半片,已有五問,許多疑問、困惑,都是建基於月亮即將離去,詞人不捨之情。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第一問:今晚的月亮,到底要去何方呢? 「可憐」二字直指月亮孤寂,點出主題。辛棄疾遠眺月亮,漸漸消逝,正是目送。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第二問:月亮是否會出現在另一人間?古代未知地球是圓形,此問看似普通實神奇,超越時代想像, 莫怪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會驚嘆:

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像,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圖: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
圖: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第三問:月亮去到天外之境,空虛莫測、廣大無際之境,仍有長風吹動月亮運行?環環相扣,三問連繫,月亮隨稼軒愈送愈遠。

「飛鏡無根誰繫?姮娥不嫁誰留?」

第四、五問:月亮無根,隨處飄浮,是否存在那誰,懂得用繩拉住它? 嫦娥留待月宮不嫁,誰令她捨不得?由物理以至文化之問,下開下半片之詞。

Photo by NASA on Unsplash
Photo by NASA on Unsplash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下半片,自嫦娥之問連繫至神話傳說,先是敘述再發二問:送月之後月至何方? 古時傳說月亮潛入海底,但真相誰知?辛棄疾沒現代知識,愈想愈愁,不知方向。

文學依靠想像之美之奇,詞人如是寫:假若月亮真會潛入海底,那月宮會怎樣?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通通摧毀!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第六問:蝦蟆識游水,月宮玉兔全浸死?辛棄疾就像問挪亞方舟的動物怎樣生存,打破砂盤問到底的執著,亦見幾分幽默。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第七問:全詞結束一問,頗有深意。如若月宮無事,又怎會漸漸變作殘月?月圓月缺,乃連繫幸福、不幸之象徵。

辛棄疾此詞的神思妙想,詠月之突破,置於歷代詞體書寫,問句亦見破格創新,真係FF得出神入化,令人讀之驚嘆!

──────

想睇更多文藝嘢,歡迎Follow德尼思化:

https://www.instagram.com/delis.ver/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Weng
    人地成本書,成幅圖係度講。中國最叻就拿D似是而非既野出黎講
    03月06日05:5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