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銀杏樹交織 梯田中閱讀 北京新圖書館當山系文青

明報

更新於 03月07日17:28 • 發布於 03月07日20:30 • 開眼 建築
山谷分散了位於中央主要通道的噪音,為閱讀空間創造了一個安靜的環境。這個緩緩向上的山勢亦方便輪椅人士使用,坡道從山谷一直通向閱覽空間的頂部,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相同的「行山」體驗。(Zhu Yumeng攝,Snøhetta提供)
山谷分散了位於中央主要通道的噪音,為閱讀空間創造了一個安靜的環境。這個緩緩向上的山勢亦方便輪椅人士使用,坡道從山谷一直通向閱覽空間的頂部,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相同的「行山」體驗。(Zhu Yumeng攝,Snøhetta提供)
北京城市圖書館的玻璃幕牆非常通透,從室外可輕易望進室內,從遠處亦能望到圖書館內的銀杏樹林。(Zhu Yumeng攝,Snøhetta提供)
北京城市圖書館的玻璃幕牆非常通透,從室外可輕易望進室內,從遠處亦能望到圖書館內的銀杏樹林。(Zhu Yumeng攝,Snøhetta提供)
室內透過緩緩上升的地形,形成梯田般的山丘,山丘下埋藏着大大小小的演講廳、展覽館、博物館,以及圖書館最重要的書庫。(Zhu Yumeng攝,Snøhetta提供)
室內透過緩緩上升的地形,形成梯田般的山丘,山丘下埋藏着大大小小的演講廳、展覽館、博物館,以及圖書館最重要的書庫。(Zhu Yumeng攝,Snøhetta提供)
北京城市圖書館坐落於樹林中,在概念設計時亦考慮周圍景觀。圖中屋頂向內凹陷的部分,下方是圖書館的入口。(Zhu Yumeng攝,Snøhetta提供)
北京城市圖書館坐落於樹林中,在概念設計時亦考慮周圍景觀。圖中屋頂向內凹陷的部分,下方是圖書館的入口。(Zhu Yumeng攝,Snøhetta提供)
北京城市圖書館的設計概念為「臨山間,於樹下,勤閱覽(sitting on a landscape under a tree reading a book)」的森林書苑(Forest Book Garden)。(Snøhetta提供)
北京城市圖書館的設計概念為「臨山間,於樹下,勤閱覽(sitting on a landscape under a tree reading a book)」的森林書苑(Forest Book Garden)。(Snøhetta提供)
新亞歷山大圖書館大部分設施都隱藏在地底,傾斜階梯式平台設計降低了圖書館的整體體積,使其與周圍的城市景觀融為一體。(Gerald Zugmann攝,Snøhetta提供)
新亞歷山大圖書館大部分設施都隱藏在地底,傾斜階梯式平台設計降低了圖書館的整體體積,使其與周圍的城市景觀融為一體。(Gerald Zugmann攝,Snøhetta提供)
新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柱結構佈局較嚴謹,營造較嚴肅的環境。建築師打破了固有的結構框架,讓柱在有規律的情况下旋轉90度,營造出樹林效果。(Nigel Shafran攝,Snøhetta提供)
新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柱結構佈局較嚴謹,營造較嚴肅的環境。建築師打破了固有的結構框架,讓柱在有規律的情况下旋轉90度,營造出樹林效果。(Nigel Shafran攝,Snøhetta提供)
新亞歷山大圖書館剖面圖–從剖面圖來看,新亞歷山大圖書館與北京城市圖書館有很多相同之處,大部分設施都隱藏在地底,但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的處理手法各有不同。前者透過降低圖書館整體高度,後者則以樹的形態,配合通透的玻璃,隱身於森林之中。(Snøhetta提供/明報製圖)
新亞歷山大圖書館剖面圖–從剖面圖來看,新亞歷山大圖書館與北京城市圖書館有很多相同之處,大部分設施都隱藏在地底,但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的處理手法各有不同。前者透過降低圖書館整體高度,後者則以樹的形態,配合通透的玻璃,隱身於森林之中。(Snøhetta提供/明報製圖)
Robert Greenwood(Snøhetta提供)
Robert Greenwood(Snøhetta提供)
龔成(Snøhetta提供)
龔成(Snøhetta提供)

【明報專訊】北京市通州區去年底新開一座北京城市圖書館,由著名的挪威建築事務所Snøhetta設計,他們在建造圖書館方面非常有經驗,這是他們設計和建成的第13座圖書館。

埃及到北京 設計進化

Snøhetta首個項目是位於埃及地中海沿岸的新亞歷山大圖書館(Bibliotheca Alexandrina),耗時12年策劃與興建,於2001年建成。圖書館大部分設施都隱藏在地底,傾斜階梯式平台設計降低了圖書館的整體體積,使其與周圍的城市景觀融為一體,從海岸線的方向看,不會干擾原本的天際線。項目在比賽階段就讓景觀建築師參與,有助設計從更大範圍內更好地融入環境。這令Snøhetta在這段時間裏一直保持創新。那時候,這已經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它更現代化、更嚴謹。

至於室內最主要的閱讀空間,由高聳的柱將天花板高高地向空中支撐,這個圖書館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閱讀空間。Snøhetta亞太區合伙人兼主任Robert Greenwood接受專訪時表示:「這是一個美麗而寬敞的空間,我們對此特別自豪。我認為這在設計中是一個創新。這也是當時幫助我們贏得比賽的一部分。」

陽光穿過「樹葉」 「山丘」下尋寶

現在,Robert Greenwood稱北京城市圖書館是新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進化版。圖書館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在概念設計階段考慮到景觀設計,他們將北京著名的銀杏樹以建築形式引入圖書館,作為柱和天花板模仿森林環境,讓讀者穿梭其中;同時建構樓底高達16米的空間,讓陽光穿過天花板的「銀杏樹樹葉」直達閱讀空間,大面積的垂直玻璃讓陽光充滿整個圖書館。「控制光線和控制閱讀環境是重要的,但關於大空間的重要理念是每個人一直在一起。」Robert Greenwood說。

建築師以透明玻璃把旁邊的景觀帶進來,模糊了內外之間的界限。室內透過緩緩上升的地形,形成梯田般的山丘,山丘下埋藏着大大小小的演講廳、展覽館、博物館,以及圖書館最重要的書庫。起伏的山脈為閱覽空間創造更安靜的環境:山谷分散了位於中央主要通道的噪音。另外,這個緩緩向上的山勢方便輪椅人士使用,坡道從山谷一直通向閱覽空間的頂部,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相同的「行山」體驗。

自然×科技 「樹柱」調節微氣候

沒有最新的科技,北京城市圖書館是無法實現的。建構整個173米乘173米(約5個標準足球場)大的銀杏葉屋頂,過程是一個挑戰。承建商首先在地面上分3部分建造金屬框架,然後用柱上的液壓系統將1.7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屋頂板抬起。只需要6.5小時就可以將屋頂從地面抬到最終的高度。

整座建築被一個巨大的摺疊玻璃盒子包圍,之字形佈局玻璃幕牆位於建築外圍,提供額外承重結構來支撐天花板,就像摺疊了的紙足以承托一塊磚一樣。有別於傳統的玻璃幕牆,為了達到內外通透,引入陽光的效果,用上了7層共厚約133毫米的玻璃組成幕牆,其中最大玻璃高度將近16米,達10噸重,對創造高而寬敞的閱讀空間發揮重要作用。Snøhetta中國董事總經理龔成認為,玻璃結構可能是建造過程中最具挑戰的部分,「它使用了現有技術,但同時將其推向極限,使用16米高的玻璃,將玻璃幕牆打造成沒有鋼鐵或鋁襯條的自承重結構,同時創造一面盡可能透明的玻璃牆,將自然與室內連接起來,這是設計的理念。因為你不想要隔閡感。你不想感覺自己透過一堵玻璃幕牆或窗戶看室外,我們希望把自然延伸進來」。

為了創造自然的森林空間體驗,龔成說:「銀杏樹柱採用單一柱體模組,透過在9米乘9米網格上旋轉模組來建造,外觀呈現出多樣性,同時在製造和安裝方面更加高效。這些柱還集成了調節內部氣候、照明和聲學控制技術,以及從屋頂收集雨水的綠色基礎設施系統。」這個結構同時建造出世界最大的微氣候單體圖書館閱覽室。

營運方面,「山」上面的圖書館配置了機械管理員,其中一項重要功能是為讀者提供尋找和遞送書籍的服務。「山」下面埋藏一個自動化書庫,書庫內配備自行運作的堆垛機和搬運機械人(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ASRS),按讀者需求,讓圖書自動出庫、分類和運送。書庫還配置智能取書櫃、送書機械人和輔助揀選系統等多種智能設備,令智能書庫具有強大的流通能力。

聚集書籍與面孔

「我們仍然有書籍,我們仍然閱讀,我們仍然一起閱讀。這就是圖書館的整個理念,我們將書籍聚集在一起,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因此,它是一個社交空間,即使你沒有與任何人談天,也許你是一個人來的,這並不重要。你不是孤獨的,你在圖書館和其他人在一起。你在一個社交空間中,一個集體的空間。這真的是這兩個圖書館的精髓,真正使它成為一個大空間。」Greenwood說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於2022年更新,其中列明「圖書館是社區的創造者,它積極接觸新的受眾,同時通過有效的傾聽來協助設計符合當地需求且能有效提高生活質量的服務」,而新開的北京城市圖書館正是體現這一理念的典範。

北京城市圖書館啟用至今超過兩個月,仍有不少網民投訴太多人到訪。反觀香港,根據立法會數據,去年首7個月有1220萬人次到訪香港公共圖書館,遠低於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的3470萬人次。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習慣,或許更多人已習慣待在家裏閱讀電子書。上述圖書館可有借鑑的地方?其實,香港也有由建築師花不少心思設計而成的圖書館,圖書館應該竭盡全力擴大服務範圍和增加現代化服務,放寬約定俗成的規定,例如與拍照有關的規定,用我們已有的圖書館建築空間作吸引市民的方法,用最低成本,努力吸引市民回歸。

作者簡介: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講師,近年關注科技如何影響建築界

文:童昭安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建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