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代謝異常脂肪肝恐致肝癌! 非病毒性肝病篩檢遠離風險

NOW健康(TW)

更新於 11月01日02:11 • 發布於 11月01日02:00 • 翁靖祐 報導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報導】許多民眾都知道「肝炎、肝硬化、肝癌」3部曲,隨著肝炎治療藥物精進,挽救許多悲劇,但臨床醫師發現,最近幾年來,代謝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引發肝癌的個案明顯增加,提醒國人近期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為脂肪肝,透過飲食、運動,降低致癌風險。

肝癌患者逐年增加 關鍵病因是脂肪肝

台灣每年新增1萬1000多名肝癌患者,死亡人數則達7000人,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近年來國健署推動的B、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計劃已收初步成效,肝癌的發生率有所下降,但肝癌死亡率依然高居不下,多年來位居癌症死亡原因第2名,這顯示在肝癌的防治上仍有不足之處。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指出,傳統肝癌病人主要以慢性肝病患者為主,其中約60%為B型肝炎、30%是C型肝炎,10%屬於酒精性肝病、代謝脂肪肝病等問題造成。隨著B型與C型肝炎的篩檢計劃推行,病毒性肝炎引發的肝癌比例逐年降低,然非病毒性肝癌則上升,根據統計,非B非C肝癌的比例近年來增加達兩倍。

高嘉宏強調,病毒性肝炎已不是問題,重點轉向為「非病毒性肝病」,尤其是酗酒、肥胖所造成的脂肪肝

成人篩檢應納非病毒性肝病 有效發現病因提早治療

統計民眾體檢報告,約4成出現脂肪肝,長期下來可能引發肝臟發炎,進而惡化成肝癌。蘇東宏說,目前國健署成人篩檢計劃涵蓋GPT、GOT等基礎肝功能檢查、病毒性肝炎篩檢,但尚未納入非病毒性肝病,這將成為未來肝癌防治中的重大漏洞。一般來說,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程為2大階段:

▸階段1:利用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有脂肪肝,大部分民眾是在健檢時發現異常。

▸階段2:比對5項心臟代謝風險因子,包括,體重過重(BMI ≥ 23 kg/m2)、第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高血壓、三酸甘油脂 ≥ 150 mg/dL、高密度膽固醇 ≤ 40 (M) or ≤ 50 (F) mg/dL。蘇東宏指出,符合其中1項,就屬於代謝異常脂肪肝。

蘇東弘提醒,超音波檢查和血液檢驗為肝癌篩檢的重要方式,後者檢測特定生物標記,有助於找出肝臟潛在病變,建議高危險群患者定期接受檢查,以期提早發現異常,及時介入治療。

目前建議高風險的酒精性、代謝性脂肪肝患者接受「腫瘤指標、腹部超音波」等篩檢模式,先以超音波確認患者罹患代謝性脂肪肝後,再以FIB-4指標(年齡、肝指數、血小板數據套入計算公式)確認肝纖維化、肝炎風險,高風險者再抽血檢測腫瘤標記「甲型胎兒蛋白(AFP)」,即可確認患者是否罹患肝癌。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Freepi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