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新冠肺炎】治理恆河花費10億無結果 竟封國1個月水質達飲用水平!

GOtrip

更新於 2020年04月27日22:11 • 發布於 2020年04月27日08:35

【新冠肺炎】無疑令到世界變得不一樣,除了威尼斯水質,因大量遊客減少而變得清澈外。想不到印度封國1個月後,以往全球最污糟河流之一的恆河,竟可在短短一個月內,水質回復到了可飲用水平。

撰文:Yuen|資料來源:相關機構

恆河-全世界最污糟河流

恆河雖然是印度的聖河,不過亦是全世界最污糟的河流之一。最常見是人類在河裡洗澡、洗衣,同時間附近工廠的污水也是排在恆河,還有非法傾倒垃圾,以及大部分印度人死後都會在恆河舉行火化和海葬。令到整個環境臭氣薰天。

大量人類污染流進河流(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大量人類污染流進河流(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恆河水不達標依然會飲用

由於對印度人來說,恆河水是非常神聖,能夠為自己及家人帶來好運,而且一定要喝原汁原味的水(不可以加熱煲滾)。奈何過量的人為污染,發現水中大腸桿菌及糞大腸桿菌分別超標80倍及44倍,當時河水完全不能飲用及洗澡。

在恆河舉行神聖儀式(圖片來源:SANJAY KANOJIA)
在恆河舉行神聖儀式(圖片來源:SANJAY KANOJIA)

網上亦有不少遙傳或者分享指有人飲了一口原汁原味恆河河水,結果屙足了3天!甚至一名醫生因為為了跟隨儀式,在葬禮須飲用3勺恆河水,結果染上了腸絨毛毛蟲病。而他已經提早服用抗生素,結果也難逃命運。

即使科學家勸喻不可飲用,不過部分印度人不理會。(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即使科學家勸喻不可飲用,不過部分印度人不理會。(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印度政府關注恆河污染問題

原來印度政府在80年代已經關法恆河污染問題,當時情況不算十分嚴重,但已經需要投資近33億美元處理污染問題。直至2009年開始,顯然地情況變得更嚴重,所以再投多10億美元處理,結果都是從勞無功。相反多年的問題竟在1個月處理好?

垃圾多到見不到河流(圖片來源:borgenmagazine)
垃圾多到見不到河流(圖片來源:borgenmagazine)

封城解決恆河水質污染

印度自3月起後封城,在1個月內市民只能有限度出戶,洗澡/洗衣的人潮大大減少,加上鄰近工廠停工,排出的廢水、污染物、廢物大大減約500% 短短30天內,水質已經改善了40%至50%, 水質變得更清澈。

以前要靠後期製圖,才可還原美貌。(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以前要靠後期製圖,才可還原美貌。(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不過並不是整條河回復可飲用水平,研究只是抽取了部分河段樣本。其中聖城Haridwar的Har-ki-Pauri河段就被指出可飲用,由於少了進行聖浸得儀式,封城期間也沒有人可以前往,大腸桿菌量減少了34%,早前投放的43億美元也未有如此顯著。

聖城Haridwar的Har-ki-Pauri河段(圖片來源:ZEE News)
聖城Haridwar的Har-ki-Pauri河段(圖片來源:ZEE News)

東部水質改善 引起另一生態現象

除了核心恆河,位於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Odisha)瑞西庫利亞(Rushikulya)海灘,也招來了一大批「不速之客」。污染減少,竟然吸引了約28萬隻雌性欖蠵龜上岸產卵,他們現在被列為瀕危動物,所以絕對是好事!

有人更讚嘆「大自然緩緩重生」

欖蠵龜(圖片來源:IUCN)
欖蠵龜(圖片來源:IUCN)

【新冠肺炎】繼中國污染物排放量大減後,印度是另一個國家,封城後空氣污染大幅下降。在還沒封關前,據IQAir「2019年世界空氣品質報告」指出,全球30個最嚴重污染城市當中,有21個在印度,頭10位有6個城市在內,可想而知,印度的空氣污染程度一直令人非常擔心。

撰文:Yuen | 圖片來源:Twitter、The Guardian

印度全面封關

由上個月3月25日,印度宣布內外封關。這道封殺令,讓民眾禁止出門,所有工商和宗教活動暫停,甚至連跨區巴士和城市軌道服務也停止。只有僅餘的雜貨店、水電、衛生及市政服務正常運作。即使在首都也可看出明顯的分別。

封城前後有明顯的轉變。(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封城前後有明顯的轉變。(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印度北部30年內首見喜馬拉雅山脈

雖然封城為人民生活帶來不便,但卻得到不少人支持,原因是空氣污染情況大減。

(圖片來源:jeetender@Twitter)
(圖片來源:jeetender@Twitter)

以往過度的污染物排放,令到整個城市長期被陰霾埋沒。封城減緩空氣污染,北部旁遮普邦(Himachal)的居民驚現喜馬拉雅山脈,有人更形容是30年來首見,不少人將景況紛紛上載到社交網站。

(圖片來源:DistrictCollectors@Twitter)
(圖片來源:DistrictCollectors@Twitter)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