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團體公布關於本港劏房的調查結果,顯示劏房租金指數跌幅少過私人住宅租金指數,而劏房人均居住面積越來越少。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在6月至10月進行調查,訪問了葵青、荃灣、深水埗、觀塘、油尖旺及港島共30個單位,合共60個劏房戶。團體按單位分間後的年度總租值及應課差餉租值等數據,計算劏房租金綜合指數。研究發現,今年劏房租金綜合指數為407,比2019年的443下跌8%,即租金有下調,但跌幅低過私人樓,私人住宅租金綜合指數跌幅為10%。
研究同時發現,劏房的人均居住面積只有48平方呎,遠低於公屋的75平方呎,亦是近幾年調查中最低。至於劏房呎租高達47元,與市區落成私樓的租金水平相近。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成員賴建國表示,香港房屋問題存在多年,劏房戶要捱貴租等候編配公屋。雖然立法會已通過劏房租務管制的法案,但要明年1月才實施,劏房戶仍要面對法例實施前的空窗期,欠缺保障。
團體建議,政府應盡早澄清法例對現時租約的監管及澄清單位設施維修保養責任,政府亦應表明法例實施後,所有業主須就租約進行登記,期望政府承諾兩年內正式設立「起始租金」。此外,落實聯合國的「適足住屋權」,制定最低人均居住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