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行山宜帶地圖指南針 切忌單靠手機定位

星島日報

更新於 2019年10月26日19:52 • 發布於 2019年10月26日19:00
■「香港求生組織」由一班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組成,留意求生資訊,不時在網上分享各類求生知識。

(星島日報報道)港人熱愛行山和進行戶外活動,但偶有迷路、失蹤又或傷亡意外。本地防災平台「香港求生組織」表示,歸納近年各類求生知識和分析一些本地個案後,留意到市民近年遠足時,常會透過智能手機的地圖來定位,但提醒他們避免過分依賴,仍應帶備實體地圖、指南針等,並要懂得如何使用,又指近年可在網上購得的一些強勁行山裝備,並未必適合香港環境使用。

「香港求生組織」由一班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組成,留意求生資訊,不時在網上分享各類求生知識。成員之一King開宗明義表示,進行戶外活動前需要做好準備,如預備充足飲用水、糧食和工具,以免陷入險境需要求生,也做好行程規劃。

會長Kevin表示,沒有統一標準說明帶多少飲用水,需視乎天氣、濕度和路程。「糧食可多預備後備糧,如多帶一些食物,假設不夠飽時進食;同時可有應急糧,如朱古力和能量棒,有需求時像急救,幫助自己或別人。」裝備方面,他說不要過分依賴智能手機的地圖和定位,應帶實體地圖、指南針等。成員「阿聰」坦言,即使有帶備工具上山,亦要懂得如何運用。

King就建議,市民可報讀山藝課程學習理論與實踐課程,了解安全行山的方法。而山藝課程由淺入深分三級,除基本的地圖閱讀及指南針運用、遠足衣着,進階課程也教導繩結運用及認識天氣情況等知識。

遠足前的行程規劃包括預計時間、距離路程等資料,King指行程規劃可減低意外發生,包括預先將路程規劃告訴可靠親友,「告訴大約總行山路線和到達時間,不幸發生意外可提供資料,救援人員可按遠足路線,加快搜救效率。」他們又建議參考四人作遠足人數,「一人出現意外,一人在場陪伴,另外二人離開求救」,不宜太多或太少人,切忌單獨一人遠足,又或全部「初哥」一同遠足。

香港人喜愛使用淘寶,成員「阿祈」指,不少人在網上購買強勁行山裝備,「聲稱美軍使用或野外必備,但香港情況未必適合使用,市民未必懂得使用。」他表示曾見過包括有減壓針的急救包,惟減壓針實際用於治療氣胸等情況。Kevin建議市民進行戶外活動前可攜帶基本用品,除糧食和食水,也可備如個人藥物、雨遮、輕便雨衣、小型萬用刀、防曬及驅蚊用品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