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方面被視為創意荒漠,另一方面港人卻又以靈活變通著稱,乍聽矛盾卻也不難理解。在單一產業的環境下資源分配不均,傳統教育也鼓勵穩健的人生規劃,於是港人的靈活也往往只能在實用主義的前提下發揮。 然而困境卻也能孕育出不一樣的獨特創意。今期我們專訪3位設計師,除了都出身香港,每位的作品皆以非商業角度作首要出發點⸺時裝設計師Cady Lee透過超現實手法表達情緒與情感、產品設計師Alize Lam將「無用之用」體現出極致,還有字體設計師Roy Chan以眾籌方式推出一款又一款的港味字體,傳承著港產魂。設計本就是美學與實用的圓融體現,創意與商業價值亦存在著愛恨交纏的關係,當中有著平衡與拉扯。閱讀他們的故事,除了能了解美好的設計,可以如何一點一滴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或許亦能察看出,培育自香港的創意思維,也有跳出商業窠臼的可能性。
新 ‧ 港產設計魂
▷ 產品設計師 Alize Lam:可否不執著結果,只認真享受過程? ▷ 字體設計師 Roy Chan:傳承繁體字之美,也延續香港靈魂。 2021年才畢業自香港理工大學服裝及紡織系的李沛鈞(Cady),年紀輕輕已獲獎無數:理大時裝展冠軍、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創意智優青年設計才俊特別獎」、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YDC)冠軍及「最佳設計圖及視覺效果演繹獎」,稱得上備受主流認可的她,在感激賞識之餘,卻也坦言自己在學習設計的路途上,其實跟傳統主流有點「對不上盤」。「初進大學時,課堂當然是從紙樣、打版教起,但我卻頗有無從入手之感。」直到第3、4年,她轉而創作較靠近藝術感的設計,才真的找到心之所向。「我從圖案、形狀出發,之後才塑造輪廓,進而構想它的穿戴方式,這種逆向的創作過程對我來說更有彈性,也更有發揮靈感的空間。」 [caption id="attachment_165982"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Emotion: The Shift of the Self系列[/caption] 她的設計靈感大多來自超現實主義,「因為超現實就是打破既有認知,以自己的想像力去表達情感,能傳遞更有活力的衝擊。」比利時設計師兼藝術家Dirk Van Saene和意大利設計師Elsa Schiaparelli都是啟發她的設計巨匠,當代的代表就是JW Anderson,「他每季的設計既抽象又充滿現代感。」Cady透過作品,來表達深層的抽象感受。「我如何認知或批判自己、在跟別人相處時帶給我的氛圍,又或是我對當下社會環境的感知,都是我的靈感來源。」 [caption id="attachment_165983"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Emotion: The Shift of the Self系列[/caption] 她表示自己在中學至大學初期,都是個有社交恐懼的人,即使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也會感到不安,「表面看不出來,但我內在感受得到。」於是在畢業那年,她希望將這份她形容為「內在的爆發性情緒」穿在身上,將之轉變成具體輪廓,創作出「Emotion: The Shift of the Self」系列,並憑此獲得畢業展冠軍。這系列的另一個靈感源頭,來自爆破藝術家蔡國強。「他採用了一種很具力量的方式去創作,然而作品卻充滿了詩意,就如情緒的爆發不一定是血淋淋,它可以很美。」 [caption id="attachment_165981"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Emotion: The Shift of the Self系列[/caption]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承接她的超現實、形態立體至近乎雕塑般的設計風格,Cady在去年9月推出了「Guardians」虛擬系列,作品以古代神獸為取材元素,塑造出帶有神秘氣息的一副副盔甲。「神獸在古代也有庇佑之意,我希望『穿上』這盔甲的人也能擁有被庇佑的幸運。」作品也運用了中式髮簪作為輪廓設計,藉此探討飾品與身體之間的關係,以及改變飾品長久以來的配角定位,延續了她的超現實主義思維。Guardians系列只存在於虛擬世界,不具實體,是屬於元宇宙的穿戴藝術,因此也讓她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更能肆意發揮。「最大分別是毋須考慮重力。當做真實衣服時,必須顧及衣料的彈性、厚薄、挺度等,在穿戴後它是否仍能形成你想要的輪廓?但創作立體虛擬作品就沒有這些框架。」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她在大學時和畢業初期間,曾先後師隨本地設計師「一丿」(Yat Pit)、Karmuel Young和Christian Stone。「一丿的創作是很入血的,作品以當代手法演繹傳統文化,製造出衝擊感很大的作品;Karmuel Young很著重布料選材,設計精而簡,但每季都有恰到好處的特別元素;Christian Stone則像是個活在遊戲世界的人,他的作品像是在給cyber角色設計衣裝,個人特色非常強烈。」Cady說自己的靈感來源雖然跟他們不一樣,但從這幾位大師身上學習到設計師應有的態度。「你要真心喜愛你的idea,才能有源源不絕的靈感。」
現在社交媒體很發達,自我推廣變得比以往容易,但能否維持下去才是重點。即使讓你抓住了一、兩季的潮流,但若沒有設計意念作為核心,是很難長久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165980" align="alignnone" width="400"]
李沛鈞 Cady Lee
時裝設計師[/caption] 現身處英國倫敦的她,正準備於9月入讀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RCA)的時裝碩士課程。「RCA讓你定義甚麼是時裝,陶藝、玻璃藝術、虛擬狀態的,都可以是時裝,重點是你要學會不斷向自己提出詰問,思考設計出來的作品跟社群的關係是甚麼,透過認識自己和周遭的人和事來創作,而非只為了出show。」她認為要深入認識自己的設計意念,是成為成功設計師的關鍵。「現在社交媒體很發達,自我推廣變得比以往容易,但能否維持下去才是重點。即使讓你抓住了一、兩季的潮流,但若沒有設計意念作為核心,是很難長久的。」關於未來計劃,她笑說還未說得準,期望在英國的這一年可以探索更多。「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會走一般主流路線,舞台服裝大概是我會選擇的——縱然它未必如設計成衣般賺錢。香港現在有很多artists冒起,演唱會也是一場接一場,本地設計師Kit Wan就包辦了很多演唱會的舞台服裝,讓我認為香港在這方面仍是很有發展空間的。」 Text: Monica Ng Photos courtesy of Cady Lee
新 ‧ 港產設計魂
▷ 產品設計師 Alize Lam:可否不執著結果,只認真享受過程? ▷ 字體設計師 Roy Chan:傳承繁體字之美,也延續香港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