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馬辛一 「對別人比對自己好」助弱勢病患醫的起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2年12月15日04:29 • 發布於 2022年12月15日04:2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黃淑玲 圖/陳弘璋攝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馬辛一 「對別人比對自己好」助弱勢病患醫的起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馬辛一 「對別人比對自己好」助弱勢病患醫的起

危險又昂貴的惡性腦瘤手術,許多民眾不是醫不起,就是位處偏鄉根本沒得醫,被太太形容為「對別人永遠比對自己好」的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科主任馬辛一,以爭取健保給付、將偏鄉支援列為神外醫師訓練評量項目,解決惡性腦瘤民眾「醫不起、沒得醫」的困境。

1986年馬辛一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專科醫師養成訓練選了神經外科。「1987、1988年那時,心臟、神經是最難的外科專科,我的個性適合外科,又喜歡選難的事來做,」他回憶選科時和父親討論,決定唸高門檻的神經外科。

「心臟開刀時,還能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腦部手術時,腦內的神經是在動的。」馬辛一說,傳統神經外科手術,主刀醫師的手術刀必須下得非常精準。

馬辛一開刀功力盛名遠播,每年都有10多名病人遠從印尼、帛琉、馬來西亞、中國,來找他看診開刀。

神經外科是師徒制,靠老師手把手來教

馬辛一強調,神經外科是師徒制,學生再了不起,也需要老師手把手來教。自己學習的過程很幸運,碰到的老師都很願意教。馬辛一成了老師以後,非常重視醫學教育和專科養成,他也因此花很多心力將訓練後輩制度化。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推薦馬辛一為《康健》〈2022神經外科年度好醫生〉的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指出,馬辛一先前擔任理事長時,致力發展「里程碑(milestone)」的評量制度,將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的訓練目標、內容和評量標準,質化與量化,提升評量的精準度。

針對偏鄉民眾「沒得醫」的困境,馬辛一想到的方法是:將偏鄉醫療支援,綁進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的訓練和評量裡。在國內大型醫學中心及神經外科訓練中心的配合下,紓解偏鄉對神經外科急重症照護的迫切需求。馬辛一同時推動提高腦外傷與腦出血的健保給付標準,讓第一線和偏鄉的神經外科急重症給付能夠增加。

這種在制度面上用心、顧及偏鄉福祉的作風,就是馬辛一的太太、開業牙醫師胡韻生形容他的第一句話:「以天下為己任」。

胡韻生說,馬辛一想做很多事來幫助患者、神經外科、醫界的發展,也非常照顧學弟、學生,卻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她指的是,馬辛一今年生了一場大病,現在還在繼續治療中。她無奈該好好養病的他,只要親朋好友開口拜託他幫忙,仍然來者不拒。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早年惡性腦瘤患者手術後能活過一年的很少,對生命威脅之大,由此可見;近年在外科技術與藥物研發的進步下,台灣惡性腦瘤患者預後大有改善,現在5年存活率已在大約20%,但仍是相當棘手的重大疾病。

無私照顧病患、後輩,爭取健保給付

醫師到班的表定時間是上午9點,但一大早就會到達三總讓馬辛一看診的病人都知道,馬辛一總是在9點之前就開始看診。原來,只要是有上午門診的日子,他7點半就到,護理師都還沒上班,他自己開電腦,把所有需要的設備都弄好後,接著便開始叫號,診察早到的病人。醫院藥局藥劑師對馬辛一開的處方箋8點多就送進藥局的系統裡,已經不會懷疑是不是電腦異常。

做為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外科文職教授,馬辛一對教學的投入也盡心盡力。現在是其他學校醫學系高年級學生的兒子,知道他有時還會陪要考試的學生讀書,直呼自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過這種待遇。太太胡韻生說,馬辛一就是這種對別人比對自己好的人,忙醫學會的事更經常是沒日沒夜。

馬辛一數了數:「我最多的時候,同時是7個學會的秘書長。」因為與神經外科有關係的醫學會,直接相關的有10個,像是顱底外科醫學會、神經脊椎外科醫學會、腦中風學會等等;定義寬一點的話可以算到16個。醫學會要做最多日常事務的就是秘書長,為了處理醫學會的事務,許多厚厚的文件、資料,馬辛一常常帶回家,埋首在電腦前研究、寫對策。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想方設法,幫病患節省醫療費用

馬辛一面對病患時,總是不輕易讓患者自費,盡量幫病人省錢。開刀的必要性,也為站在病患立場著想。

他說,「腦瘤好發有兩大年齡段,一是青春期以前,另一個是70歲以上。例如,病人年齡70歲以上時,要不要動刀?有時是頗為困難的選擇。」身為醫師,就是詳細研究病人情況後,分析專業意見給他們聽,仔細回答他們的疑問,協助他們決定。

推薦馬辛一為《康健》〈2022神經外科年度好醫生〉的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指出,馬辛一在學會理事長任內,也爭取把顱內壓監測器等原本需要由病患自費的幾個神經外科手術使用基礎品項,納入健保。他同時協助醫學會全面檢討健保給付制度,針對急症、重症、困難與罕見神經外科疾病的各項處置和手術,進行合理調整。

熟悉他協調健保給付過程的友人表示,做這些改變自費項目、調整健保給付的事,吃力不討好,但是能夠減輕病患的醫藥費負擔,造福許多「醫不起」的患者。

【小檔案】

1961年生,現職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科主任。國防醫學院博士,專長腦瘤、脊椎神經疾病診治與惡性腦瘤基因治療研究。三個孩子的爸爸,長女牙醫學成在國外工作,長子就讀醫學系,將繼承他與妻子的衣缽。家人希望他撥時間,注重飲食運動,顧好自己健康。

更多《康健》年度好醫生精彩內容,點此查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