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揀樽裝涼茶 黃金比例擊退秋老虎

明報

更新於 2022年09月18日18:33 • 發布於 2022年09月18日20:30 • 健康
彭明慧(受訪者提供)
彭明慧(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秋風起,天氣乾燥,不少人感到喉嚨乾、皮膚癢。超市、便利店有不少宣稱具滋潤功效的樽裝涼茶,如雪梨茶、參蜜、羅漢果茶、川貝枇杷蜜等,可否紓緩徵狀?哪款最適合秋天飲用?

今個秋天屢破最高溫紀錄,乾燥兼夾酷熱;中醫提醒,提防「秋老虎」,潤燥清熱要有黃金比例!

遇上「秋燥」,肺容易被燥傷,出現口乾舌燥、鼻塞、咳嗽、失眠等徵狀。註冊中醫彭明慧表示,秋季注重潤燥:雪梨茶、花旗參蜜、羅漢果茶、川貝枇杷蜜偏涼,有潤燥清熱作用,適合秋季飲用。

認清「蜜」成分 糖太多反「生濕」

根據中醫學說,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五臟「肝、心、脾、肺、腎」,亦同時與五色「青、赤、黃、白、黑」相對應。「秋天五行對應金,而肺屬金,對應白色,故秋天養生以潤肺為主,白色食物如雪梨、乾無花果、海底椰等均可潤肺,或川貝枇杷蜜中的川貝及桔梗有化痰止咳之效,秋天適用。」彭明慧說。

另外,不少人選擇加入「蜜」的飲品,希望收滋潤之效。彭明慧提醒,要先清楚是哪一種「蜜」。以柑桔蜜為例,柑桔有潤肺功效,如只加入具消炎作用的蜜糖,助秋季潤燥。但果蜜如百香果蜜、士多啤梨蜜,主要由果汁和糖製成,未必幫助秋季潤燥,「秋季食用入肺經的食材才是『潤燥』,如飲料加入太多糖會『生濕』,不能潤燥」。

潤燥清熱6比4涼茶最適合

即使天氣乾燥,亦不代表熱氣、濕熱問題隨之消失。彭明慧提醒,秋天注重潤肺之時,亦需小心提防「秋老虎」出沒。初秋暑熱未消,氣溫仍相當高,故仍然有清熱需要。建議選擇同時具潤燥和清熱功效的涼茶,潤燥清熱比例為6比4,如竹蔗茅根、羅漢果茶,較適用於秋季。如燥熱體質者,或可選藥性偏涼的銀菊露。

但如何按自己體質選擇適合涼茶?彭明慧表示,很多病人求診時喜歡問自己屬於「寒底」或「熱底」,從中醫角度看,「人一出生並沒有分寒或熱底,所謂『底』視乎其飲食、居住氣候、生活模式,令他出現相關體質」,不同節氣可有不同體質。體質可分實火、虛火、濕熱等,講求「熱者涼之」,有「熱」才需要「涼」。故體質偏熱或有熱性徵狀人士,如經常出現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生痱滋、咬到牙肉、口苦口臭、舌苔黃厚、大便乾涸或便秘,便需要飲涼茶瀉熱。

重火喝廿四味 少許熱氣選雞骨草

若分不清體質屬於實火抑或虛火,或致愈飲愈虛,適得其反!彭指出,人體正常是陰陽平衡,舉例說,陰陽在體內各佔50%,如陽氣高於50%,屬於實火(熱性體質),需要降火,可按不同程度的實火選擇合適涼茶;重火人士可喝廿四味,有少許熱氣則可選擇雞骨草和火麻仁清熱。而虛火或虛熱則指陽氣屬正常水平,但陰津較少,喝涼茶會降陽氣致陰陽兩虛,出現疲倦等症狀。故虛火者不適合飲用涼茶,而是要滋陰潤燥生津,如飲用以無花果、玉竹、沙參等食材煲成的飲料,補充人體水分。

實火徵狀:

‧容易煩躁

‧面色火紅、多眼垢

‧小便濃黃、氣味重

‧口乾口苦

‧鼻及額頭多見爆瘡

‧舌質紅、苔黃厚

虛火徵狀:

‧兩面顴位潮紅

‧五心煩熱(即雙手心、雙腳心及胸口感到煩熱)

‧夜睡出汗

‧心煩失眠

‧口燥咽乾

‧舌紅苔少或光紅無苔

藥性太涼五花茶 秋季不宜

另外,別以為秋天乾燥就不會「濕」。彭明慧表示,秋冬期間若經常吃寒涼食物,可致口苦口乾、眼澀舌燥、身重睏倦、大便溏爛或涸結、小便短黃等濕熱徵狀,屬於「內濕」。處理濕熱問題,建議飲用以太子參、茯苓、生熟薏米等製成的飲料,健脾祛濕;而秋季不宜喝藥性太涼的五花茶清濕熱,以免傷及脾胃。

「涼茶始終並非普通飲料,或多或少帶點藥性,飲得其法對身體有益,反之得不到效用之餘,甚或有反效果,並非人人適用。」彭明慧提醒,平時怕冷、怕風、多汗、經常面青口唇白、易頭暈或不夠氣的體質虛弱人士,飲用涼茶後不僅會加重體虛徵狀,嚴重會傷及脾胃,導致腹痛和腹瀉,多飲會令體質更虛寒。此外,患有慢性腸胃炎或有腸胃問題人士、關節炎患者、風寒感冒者、處於經期的女性、長者、3歲以下幼兒、孕婦和新產婦都不宜飲用涼茶。

■簡易製作:DIY無糖茶飲清潤

樽裝涼茶普遍加入糖分,中醫認為,過量攝取糖分會令人體「生濕」,導致「濕重」,涼茶藥效或受影響。註冊中醫彭明慧推介2個適合秋季的涼茶配方,DIY兼具清熱、滋潤的無添加糖茶飲!

●竹蔗茅根馬蹄百合茶

功效:涼血解熱、清肺寧神

材料:竹蔗半斤、鮮茅根4両、馬蹄20個、乾百合1両

●雙果雪梨茶

功效:清熱潤肺、去燥化痰

材料:羅漢果半個、無花果8個、海底椰3錢、雪梨4個

做法:

1.洗淨材料,馬蹄去皮或雪梨去核

2.煲內加入材料及2公升水

3.大火煲滾後轉中火,煲約45分鐘即成

備註:

•體質偏熱人士每星期可飲2至3次;一般體質人士每星期可飲1至2次;虛寒或虛熱人士不宜飲用

•早上或午飯後1小時飲用,每次1碗,宜溫服

•吃完寒涼食物,如西瓜、雪糕或蟹等不宜飲用,以免寒上加寒

文:植蔚卿、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