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長遠重點發展新界北地區。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今(16日)稱,該構思是近期政府少有貼地的長遠策略,且必然可以實現,但問題是必須有效率地落實,包括在制度上必須盡力拆牆鬆綁。現時由土地規劃到樓宇落成需經過冗長而繁瑣的程序,花時數十年是等閒事,他認為政府提出可能修訂《城市規劃條例》及《新界條例》以加快土地發展進程,將現時活化工廈的標準金額補地價擴展至新界,均顯示政府加速發展新界的決心。
鄒廣榮指出,新界過去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是土地業權分散,其中祖堂地散布新界各區,而業權必須有百分百後人同意才可轉讓,新界農地發展寸步難行。倘若將來能將祖堂地轉讓門檻降低,必有利落實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政府亦同時可考慮,以政策誘導私人業主重組地界,釋放土地發展潛力以配合政府土地規劃及造地策略。他指重組地界在外國有非常成功案例,例如全日本就有三分之一的市區土地,即370,000公頃土地是透過土地區劃整理得來的;而南韓首爾超過五分之一的已發展土地也是由重組地界得來,共12,700公頃。
他又建議,當局可利用土地債券作重組地界及造地的融資工具。政府若能立法規管土地債券,在區塊鏈平台買賣,既可強化土地債券的功能,又可體現結合香港金融及深圳科技創新的優勢,有利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鄒廣榮又稱,為免造地發展對政府帶來財政壓力,建議政府可因時制宜選擇適合的融資方法;其次,政府需及早未雨綢繆,在工程量大增前,提升建造業產能及生產力,例如鼓勵使用預制組件及改善建築地盤工作環境,吸引年輕人入行,在工程量高峰期間亦可考慮有限度輸入勞工,紓緩短暫勞工短缺的問題。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