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東方日報A1:攞命食肉菌 唔夠半年噬近百港人

on.cc 東網

更新於 07月03日23:00 • 發布於 07月03日19:30 • on.cc 東網
日本本年至今已錄得逾千宗侵入性甲型鏈球菌個案。
日本本年至今已錄得逾千宗侵入性甲型鏈球菌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披露,本港今年侵入性甲型鏈球菌感染數字與疫前水平相若。
衞生防護中心披露,本港今年侵入性甲型鏈球菌感染數字與疫前水平相若。
甲型鏈球菌是其中一款會導致食肉菌的病原體。
甲型鏈球菌是其中一款會導致食肉菌的病原體。

可致命的侵入性甲型鏈球菌(俗稱食肉菌)作惡多地,日本今年已錄得逾千宗個案,更有孕婦感染後死亡,一屍兩命。本港首5個月亦發現99宗食肉菌感染個案,較去年同期的45宗激增1.2倍,市民應提防被「噬」!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本港每個月的食肉菌感染宗數都超越去年同期(見表),3月份的食肉菌個案增幅更超越去年同期兩倍多。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日表示,疫後本港社交活動恢復和防護措施放寬,各種傳染病的案例數量也再次上升,包括甲型鏈球菌感染,他呼籲公眾保持警惕,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應戴口罩,以防飛沫傳播,並注意傷口衞生及消毒。

甲型鏈球菌是其中一種導致食肉菌的病原體,大多數甲型鏈球菌的帶菌者症狀輕微,惟少數情況下,感染者會併發食肉菌,嚴重患者或需截肢保命,甚至死亡。在日本,有專家指當地的侵入性甲型鏈球菌個案患者死亡率可高達30%。

衞生署記錄本港感染情況的數據顯示,在2016至2019年,本港每年錄得168至285宗食肉菌個案,2020至2022年一度跌至雙位數,到去年回升,錄得176宗;但今年首5個月,已發現99宗個案,較去年同期的45宗大增1.2倍,亦比2019年同期高約39.4%。

何栢良表示,近年本港甲型鏈球菌感染個案數字呈現周期性波動,疫情前每年的個案數約為1,500至2,000宗,疫情期間因實施防疫措施而顯著下降,但疫後復甦下,各種傳染病的案例數量也再次上升。而甲型鏈球菌有超過250個品種,且會出現周期性的轉變或變異,不同品種的菌株進入地區後傳播,令感染個案上升,造成病毒爆發。

對於食肉菌在日本肆虐,本港感染個案亦上升,何栢良呼籲公眾在面對各種傳染病風險時應保持警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並建議前往日本旅遊的市民,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應戴口罩,以防飛沫傳播,並注意傷口衞生及消毒,尤其喉嚨不適或有傷口的人士、老年人及長期病患者。

此外,甲型鏈球菌還會導致另一款法定須呈報傳染病─猩紅熱,主要影響兒童,症狀包括皮膚紅疹、舌頭表面或會出現如草莓般呈紅色和凹凸的外觀。衞生防護中心最新《傳染病直擊》顯示,疫情前的2016至2019年,本港錄得7,519宗猩紅熱個案,至疫情期間大幅下跌,2020至2023年共錄得558宗個案;而今年截至5月底,則已錄得644宗個案。何栢良表示,本港過去幾年猩紅熱個案的通報數量與目前相當,顯示該病毒具有季節性。他呼籲市民若有不適及懷疑,應及早就醫並進行快測,一般而言,快測可於幾分鐘內得到結果。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防疫資訊,甲型鏈球菌可透過飛沫、接觸患者皮瘡或觸摸受污染的環境或物件傳播,絕大多數感染症狀輕微;當此菌進入一般無菌的身體部位,例如血液、肌肉或腦脊髓液等,便有機會引致「侵入性甲型鏈球菌」,亦即俗稱的食肉菌。感染後出現壞死性筋膜炎、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和腦膜炎均是嚴重病症,長者及幼童、長期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人士風險較高;皮膚有破損或近期曾受病毒感染,如水痘、流感等,患此症風險亦較高。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6

  • DC
    大家保重
    07月04日00:32
  • John
    生死有命,總之無錢就唔好病。
    07月04日00:23
  • Hong
    總結全版報道就知全球只有中國最安全。
    07月04日01:24
  • Alex
    鬼國病毒入侵!
    07月04日01:04
  • リューラ
    香港都有過百宗,人地先全國過千宗好小意思啦
    07月04日01:2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