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颱風後常見4大疾病 症狀、預防方法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8月01日06: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颱風過後病媒、水媒及食媒等傳染病疫情風險上升,有4常見疾病民眾應注意。
颱風過後病媒、水媒及食媒等傳染病疫情風險上升,有4常見疾病民眾應注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凱米颱風造成強風豪雨,多處地區積水、淹水,可能會導致病媒蚊孳生,或是因為清理家園接觸污水、污泥而感染病菌,造成傳染病疫情。疾管署表示,颱風過後病媒、水媒及食媒等傳染病疫情風險上升,常見有4疾病包括腸道傳染病、登革熱、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等,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

台北市醫師公會洪德仁理事長也提醒,民眾除了加強環境整頓與清消外,也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若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腹瀉、黃疸等污水相關傳染病(如: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或登革熱疑似症狀者,應儘速就醫,切勿自行使用藥物。

颱風後常見疾病一: 腸道傳染病

豪雨後因衛生條件不佳,常會導致腹瀉、痢疾等病例增加,疾管署表示,民眾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消毒居家環境、廚具、餐具等,症狀未緩解前,需避免照顧幼兒或處理食物,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居家消毒可使用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後進行擦拭,而遭汙染的廚餐具則應煮沸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

疾管署提醒,若民眾就醫時出現腹瀉、血便等疑似腸道傳染病症狀,應就醫治療,如果民眾有疑似症狀前往就醫,醫師應依相關疾病規定進行通報,並協助提醒上述相關注意事項,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颱風後常見疾病二: 登革熱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再加上凱米颱風過境後各地仍持續有降雨機會,可能導致部分地區積水或淹水,使得病媒蚊密度快速上升,增加登革熱流行風險。

疾管署呼籲,民眾應落實「巡、倒、清、刷」清除孳生源,預防登革熱,另外醫師也應提高通報警覺,若病患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部分個案有腹瀉症狀)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加強TOCC詢問並適時使用「登革熱NS1抗原快速診斷試劑」輔助診斷。

颱風後常見疾病三: 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好發於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及皮膚外傷者,潛伏期平均為10天,可由2-30天不等。疾管署建議,清理環境時,記得穿上防水長靴及手套,避免病菌經由傷口或黏膜侵入體內,若居家環境受到汙染,可以使用1:10的家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

另外,如果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腸胃道不適、黃疸與出血現象等症狀,且具有污水或淤泥之暴露史,就有可能是鉤端螺旋體病,應就醫治療。疾管署也提醒醫師,若遇到這樣的患者應懷疑是否罹患鉤端螺旋體病,並利用快速檢驗試劑作為輔助診斷工具。

颱風後常見疾病四: 類鼻疽

類鼻疽潛伏期平均為9天,不過也可短至數小時,或長達21天。疾管署表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從無症狀、發燒、局部疼痛、呼吸窘迫、肺炎、慢性內臟器官或局部皮下化膿,到嚴重的敗血性休克等都有可能發生。

疾管署提醒,臨床醫師若發現淹水地區民眾有不明原因發燒的情況,尤其是老年人或有慢性病史的患者,應將類鼻疽列入鑑別診斷考量,給予妥適治療並儘速向衛生單位通報,同時採集檢體送衛生機關確認。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