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銀行 Evercore ISI 週二(3月18日)發布報告,將蘋果(Apple)目標價從 260 美元上調至 275 美元,並維持「優於大盤」評級。此外,其「樂觀情境」下,蘋果股價最高可達 375 美元,較目前水準仍有 76% 的上漲空間。
蘋果18日在美股收盤下跌 0.61%,至每股 212.69美元。
據悉,Evercore ISI 專門提供全球市場分析、投資策略和行業研究。該機構長期關注蘋果、微軟(Microsoft)、特斯拉(Tesla)等科技巨頭,並在股票研究、財務顧問和策略併購建議方面享有聲譽。
Evercore 分析師指出,儘管市場普遍關注 iPhone 銷量變化,但蘋果的真正成長動能來自於產品組合優化、定價策略、營業槓桿,以及大規模股票回購計畫。報告預期,蘋果未來幾年營收將維持 5%-7%(個位數中段)增長,而每股盈餘(EPS)及自由現金流(FCF)則可望達到 10%-15% 增長率。
報告強調,蘋果未來將透過 AI 商業化獲利,而無需像其他科技公司一樣大規模投資 GPU(圖形處理器)。這主要歸功於蘋果長期專注於自研晶片,不僅提升產品性能,同時優化毛利率。
蘋果早在 2008 年推出首款自研晶片,並自 iPhone X 開始設計自家 GPU,後來更進一步為部分 Mac 機型開發協處理器,以輔助英特爾(Intel)處理器運行。分析師認為,蘋果將進一步強化 5G 數據機晶片自研計畫,這可能成為下一個提高毛利的關鍵突破點。
報告指出,蘋果的成長動能不僅來自 iPhone,也來自於穿戴裝置(Apple Watch、AirPods)、App Store 服務、以及 AI 訂閱商業模式。隨著 Apple Intelligence 內建 AI 技術,未來 iPhone 和 Mac 的升級換機潮將帶動銷售成長。此外,蘋果可透過 App Store 向 ChatGPT 等 AI 應用程式收取訂閱費,帶來短期可觀收益。
此外,印度等新興市場的 iPhone 需求、消費者換機週期變化,以及 Apple Watch 等穿戴裝置市場的擴展,均為蘋果未來幾年的成長動力。
根據 FactSet 數據,目前 50 間追蹤蘋果的機構中,有 31 間給予「買進」或「優於大盤」評級,14 間維持「持有」,僅 5 間評為「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