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公立醫院醫療事故不絕如縷,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醫院管理局最近公布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報告,提出31項改善建議,又宣布成立「管治及架構改革委員會」,並引入「醫界問責制」。議員陳凱欣向《功夫茶》表示,就算管理層「問責」不一定「下台」,但如果其負責範疇重複出現嚴重錯誤,應該「減薪」或影響日後升遷,又批評醫管局公布事故往往選擇在深夜時分,又或者網上有人發布後再「證實」,情況比20年前更退步,建議成立專責小組負責第一時間與家屬聯絡。
醫管局最近發表改革報告,議員陳凱欣認為,這份報告是很初步的檢討,現在究竟有甚麼問題,但日後要再做,其實還有很多詳細及深入的分析。今次檢討結果只是宏觀地點出醫管局表面問題,例如權責不清又或者很多新職員,對安全指標的概念不足等,但如何落實改革,亦要靠議會監察政府。
對於市民感到「醫醫相護」或「刑不上大夫」,她指出,以前處理醫療事故或突發事件時,市民感覺為何沒有召開記者招待會交代、甚至沒有很詳細解釋,質疑為甚麼幾個月後才公布。陳認為,比較多是「感受」,例如在醫務上或有醫生專業失德,或會透過其他法定機構追究,而醫管局內部有否懲罰機制,很多時候這些資訊不會對外公布,所以給人的感覺永遠是周而復始,好像重複地發生醫療事故。
今次報告引起市民很大關注,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僅前線醫護人員要負責,管理層也要負責,但「問責」不一定等於要「下台」。陳認為,究竟如何事前做好預防更重要,舉例指插錯胃喉事件可以很嚴重,等於把患者強行壓在水中,但是否問責下台就代表解決了問題。她覺得要從根源上、指引上解決,避免再發生同類事件。如果再重複發生則必須問責,因為很明顯是制度上的問題,例如有前線人員已遵從指引詳細檢查,用了試紙檢查或以X光檢查也有問題,即表示是指引程序上出錯,這就是管理層的責任。
今次的檢討報告清晰地點出管理層或不同部門,均有權責不清情況。陳認為,這也是某程度還了前線醫護人員公道,因為每次發生事故也會令他們很泄氣,覺得我們只有一對手,大家已很盡力照顧病人,出事就由前線醫護人員承擔責任。如果真的發生了醫療事故,陳續稱,即使醫術高明,不代表他很懂得與病人溝通,笑言有些醫生「惜字如金」,建議醫管局組成一隊聯絡小隊,比較懂得溝通甚至可能有社工背景,或可能較懂得游說解說。
至於「延遲公布」問題,陳發現大部分醫管局新聞稿是晚上7時後,甚至在晚上11時才發出,即所謂過了重點新聞時段或報紙截稿時間才發布。另外,某些醫療事故更完全沒有發稿、沒有招開記者會,往往是傳媒在網上發現有人發放照片「踢爆」事件,再以此向醫管局求證,例如早前發生公院塌石屎等。她認為,晚了公布事件,傳媒掌握的資訊就少了,影響市民接收的信息,引起的反效果會更大。
就人手不足困境,立法會過去一年已通過幾條法例,包括《醫生註冊條例》、《牙醫註冊條例》等,已容許包括護士的非本地畢業醫護人員,可以來港註冊成為本港的醫護人員。她提到不會突然有一隊「雷霆救兵」到來填滿現時的缺口,現時究竟有沒有工作可轉為用科技代替,是否可盡量減少文書工作、行政工序,讓前線醫護人員盡量多做臨床工作,因為現在要寫很多報告,正如每逢發生醫療事故,當局會突然多了很多指引,但指引太多可能適得其反。陳又指,現在推行基層醫療服務,避免市民發生「大鑊嘢」時才去醫院,可否有初步問題時就已去求診,這也幫到醫護人員。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留言 1
.
重複犯錯高層減薪,包唔包糕棺先
15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