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時尚

去濕湯水推介!10款春天排毒去濕湯水食譜!清熱解毒健脾清肝!

ELLE HK

發布於 02月06日23:37 • ELLE.com.hk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喝什麼湯去濕?去濕水煲幾耐?寒底如何去濕?以下教大家如何去濕毒,以及分享10款清熱解毒去濕湯水、清肝去濕湯、排毒去濕湯水!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

冬瓜 500克
薏米 50克
排骨 300克
陳皮 1片
紅棗 4粒
生薑 2片
清水 1.5-2公升

做法:

1. 薏米提前浸泡30分鐘,冬瓜洗淨去皮去籽切塊,排骨汆水後備用。
2. 鍋內加入1.5-2公升清水,放入陳皮、紅棗和生薑,煮至水滾。
3. 放入排骨、薏米,轉小火煲1小時。
4. 最後30分鐘加入冬瓜,煲至軟身即可。
5. 可加少許鹽調味(不建議放過多調味料,以免影響去濕效果)。

冬瓜性寒,清熱利尿,消腫去濕,有助減肥和降血壓;;薏米健脾去濕、利尿消腫,適合濕氣重、水腫、皮膚粗糙者。這款湯水適合濕氣重、水腫、消化不良人士,能幫助身體排濕、清熱消腫,是夏季或潮濕天氣的理想湯品。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粟米鬚茯苓湯

材料:

粟米鬚 30克(新鮮或曬乾皆可)
茯苓 20克
赤小豆 30克
瘦肉 200克(可用豬骨或雞肉代替)
紅棗 4粒
生薑 2片
清水 1.5-2公升

做法:

1. 赤小豆提前浸泡1小時,瘦肉或豬骨汆水去血水,粟米鬚洗淨,茯苓稍微沖洗。
2. 鍋內加1.5-2公升清水,放入紅棗、生薑,煮至水滾。
3. 加入瘦肉、粟米鬚、赤小豆、茯苓,轉小火煲1.5小時。
4.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粟米鬚是天然利尿劑,有助去濕排水、減輕水腫、降低血壓;茯苓健脾祛濕、促進代謝,特別適合脾虛易水腫人士;赤小豆有助去濕消腫、促進尿液排出,改善下肢水腫。這款湯水特別適合濕氣重、水腫、尿少、身體疲倦的人,能夠有效利尿消腫、健脾祛濕、清熱排毒,特別適合夏天或潮濕天氣飲用。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蓮藕薏米鯽魚湯

材料:

蓮藕 500克
薏米 50克
鯽魚 1條
紅棗 5顆
生薑 3片
陳皮 1片
清水 1.5-2公升
鹽 適量

做法:

1. 薏米提前浸泡30分鐘,蓮藕去皮切塊,紅棗去核,陳皮浸軟去囊。
2. 鯽魚清洗乾淨後用紙巾抹乾,熱鍋不加油,將魚兩面煎至微黃(此步驟可去腥,使湯更鮮甜)。
3. 鍋內加1.5-2公升清水,放入生薑、陳皮、紅棗,煮至水滾。
4. 放入鯽魚、薏米,轉小火煲1小時。
5. 最後30分鐘加入蓮藕,煲至軟身。
6.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蓮藕能促進血液循環、補血養氣,有助改善面色蒼白、手腳冰冷;薏米健脾去濕、利尿消腫,特別適合水腫、濕氣重者;鯽魚補氣健脾、益氣養血,令湯底更加鮮甜,對體質虛弱者有補益作用。這款湯水適合濕氣重、消化不良、水腫、皮膚暗啞人士,能健脾祛濕、補氣養血、促進血液循環,特別適合秋冬季節或濕氣較重的日子飲用。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雪梨百合瘦肉湯

材料:

雪梨 2個
百合 20克(可用新鮮或乾百合,乾百合需提前浸泡30分鐘)
瘦肉 200克(可用豬展或瘦豬肉)
南北杏 10克(南杏5克 + 北杏5克)
紅棗 4粒
生薑 2片
清水 1.5-2公升
鹽 適量

做法:

1. 雪梨去皮去核切塊,百合(如用乾百合)浸泡30分鐘,紅棗去核,南北杏沖洗乾淨。
2. 瘦肉洗淨後切大塊,放入滾水中汆燙2-3分鐘,撈起沖洗乾淨。
3. 鍋內加1.5-2公升清水,放入瘦肉、紅棗、生薑,煮滾後轉小火煲40分鐘。
4. 放入雪梨、百合、南北杏,繼續小火煲30分鐘。
5.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可省略),即可飲用。

雪梨清熱潤肺、生津止渴,能緩解喉嚨乾涸、燥熱咳嗽,特別適合秋冬乾燥季節飲用; 百合滋陰潤肺、安神助眠,有助舒緩肺熱及心煩氣躁;瘦肉補充蛋白質,增強身體免疫力,使湯底更鮮甜;南杏潤肺化痰,北杏有助止咳。這款湯水適合秋冬燥熱、喉嚨乾涸、皮膚乾燥、濕氣重人士,能清熱潤肺、滋陰養顏、健脾去濕,尤其適合長期咳嗽、氣管敏感或喉嚨乾燥的人飲用。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南瓜紅豆薏米湯

材料:

南瓜 300克
紅豆 50克
薏米 50克
茯苓 20克
紅棗 4粒
陳皮 1片
冰糖 適量
清水 1.5-2公升

做法:

1. 紅豆浸泡2-3小時,薏米及茯苓浸泡1小時,紅棗去核,陳皮浸軟去囊,南瓜去皮去籽切塊。
2. 鍋內加1.5-2公升清水,放入紅豆、薏米、茯苓、紅棗、陳皮,煮沸後轉小火煲40分鐘。
3. 放入南瓜塊,繼續煲30分鐘,至紅豆軟爛、南瓜綿密。
4. 可加入適量冰糖(不建議加太多,以免影響去濕效果),拌勻後即可飲用。

南瓜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能幫助消化、潤腸通便,適合胃口差、消化不良者;紅豆消水腫、利尿祛濕,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薏米健脾去濕、清熱利尿,對皮膚有美白和改善暗啞的作用;茯苓增強健脾利水功效,適合長期濕氣重、容易疲倦者。這款湯水健脾祛濕、補氣養胃、美顏排毒,適合濕氣重、水腫、脾胃虛弱、皮膚暗啞人士,還能幫助改善腸胃消化。

▲ ELLE.com.hk
▲ ELLE.com.hk

如何去濕毒?

要有效去濕毒,可透過飲食調理、運動排汗、充足睡眠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來改善體內濕氣。飲食方面可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茯苓、冬瓜、白蘿蔔、陳皮、薑茶等,避免生冷、油膩、甜食和酒精,以減少濕氣堆積。同時,適量運動和泡腳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排濕,如快走、瑜伽、伸展運動或桑拿排汗。充足的睡眠與規律作息則能提升脾胃功能,幫助身體自行排濕。此外,情緒壓力大也會影響脾胃運化,應保持心情愉快,適時放鬆,才能讓身體更有效排除濕毒,恢復輕盈健康狀態。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黑豆赤小豆排骨湯

材料:

黑豆 50克
赤小豆 50克
排骨 300克(可用豬展或瘦肉代替)
陳皮 1片
紅棗 4粒
生薑 3片
清水 1.5-2公升
鹽 適量

做法:

1. 黑豆先用鍋乾炒3-5分鐘(可去寒性),赤小豆浸泡1小時,紅棗去核,陳皮浸軟去囊。
2. 排骨洗淨後放入滾水中汆燙2-3分鐘,撈起沖洗乾淨,以去除血水和雜質。
3. 鍋內加1.5-2公升清水,放入排骨、黑豆、赤小豆、紅棗、陳皮、生薑,水滾後轉小火煲1.5-2小時。
4.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黑豆補腎養血、消腫去濕、強筋健骨,適合腎虛、腰膝無力者;赤小豆消水腫、祛濕利尿,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濕重疲倦感。這款湯水健脾祛濕、補腎強身、消水腫,適合濕氣重、容易疲倦、水腫、腰膝無力的人士,還能幫助養血補腎、改善氣色。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桑寄生茯苓瘦肉湯

材料:

桑寄生 30克
茯苓 20克
瘦肉 300克
紅棗 5粒
陳皮 1片
生薑 2片
清水 1.5-2公升
鹽 適量

做法:

1. 桑寄生、茯苓稍微沖洗;紅棗去核;陳皮浸軟去囊;瘦肉切塊。
2. 將瘦肉放入滾水中汆燙2-3分鐘,撈起沖洗乾淨,以去除血水和雜質。
3. 鍋內加1.5-2公升清水,放入瘦肉、桑寄生、茯苓、紅棗、陳皮、生薑,水滾後轉小火煲1.5-2小時。
4.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特別適合春季肝氣旺盛、筋骨繃緊、血氣不足者;茯苓健脾去濕、寧心安神,特別適合春季濕氣重、失眠多夢、情緒波動大的人士。這款湯水特別適合春天祛濕、養肝健脾、補腎強筋骨,適合濕氣重、四肢沉重、腰膝無力、失眠多夢人士飲用,尤其適合春季時節,幫助身體排濕並調理肝腎。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西洋菜豬骨湯

材料:

西洋菜 500克
豬骨 300克
蜜棗 2粒
陳皮 1片
生薑 2片
紅棗 4顆
清水 1.5-2公升
鹽 適量

做法:

1. 西洋菜摘葉洗淨,豬骨汆水去血水,陳皮浸軟去囊,紅棗去核,蜜棗沖洗乾淨。
2. 鍋內加入1.5-2公升清水,放入豬骨、生薑、紅棗、陳皮、蜜棗,水滾後轉小火煲40分鐘。
3. 最後20分鐘放入西洋菜,煲至軟身即可。
4.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西洋菜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利尿去濕,適合春季潮濕天氣易上火人士;豬骨補充蛋白質,讓湯底更濃郁鮮甜,也可補鈣強身類;蜜棗潤肺止咳,減少西洋菜的寒涼性,使湯更加甘甜滋潤。這款湯水清熱潤肺、利尿去濕、潤燥生津,特別適合春天潮濕天氣和易生熱氣的人。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金銀花菊花茶

材料:

金銀花 5克
菊花 5克
陳皮 1片
甘草 3克
冰糖 適量
熱水 500毫升

做法:

1. 金銀花、菊花、陳皮稍微沖洗,甘草亦可略沖洗去雜質。
2. 將所有材料放入杯中,加入500毫升熱水,蓋上焗5-10分鐘。
3. 可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不建議過甜)。
4. 可熱飲或待涼後當涼茶飲用。

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炎祛濕,特別適合春季濕氣重、上火、口腔潰瘍、喉嚨痛的人士;菊花清肝明目,緩解春季眼睛乾澀、疲勞、頭暈,特別適合用眼過度者。這款花茶清熱解毒、祛濕降火、疏風散熱,適合春天濕氣重、容易上火、咽喉腫痛、皮膚暗瘡的人士飲用,特別適合長時間用眼或熬夜人士。

▲ ELLE.com.hk
▲ ELLE.com.hk

去濕湯水推介:四神湯

材料:
茯苓 20克
蓮子 30克
芡實 30克
山藥 50克
薏米 30克
瘦肉或豬肚 300克
紅棗 5粒
生薑 3片
清水 1.5-2公升
鹽 適量

做法:

1. 茯苓、蓮子、芡實、山藥、薏米沖洗乾淨;紅棗去核;生薑切片。
2. 將瘦肉或豬肚放入滾水中汆燙2-3分鐘,撈起沖洗乾淨,以去除血水和雜質。
3. 鍋內加入1.5-2公升清水,放入瘦肉、茯苓、蓮子、芡實、山藥、薏米、紅棗、生薑,水滾後轉小火煲1.5-2小時。
4. 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茯苓健脾祛濕、寧心安神,幫助排出體內濕氣,適合春天濕氣重、易疲倦無力者;蓮子補脾養胃、安神助眠,改善春天易上火、睡眠不安的問題。芡實補腎固脾,能強化脾胃運化功能,防止春季濕氣困脾導致消化不良。山藥補氣養胃,增強消化功能,對春季胃口不佳、消化不良者特別有幫助;薏米清熱利尿、消腫去濕,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適合水腫、濕氣重的人。

▲ ELLE.com.hk
▲ ELLE.com.hk

什麼人不適合飲去濕湯?

去濕湯雖然有助排濕消腫,但體質偏寒、脾胃虛弱、容易腹瀉、孕婦(特別是懷孕初期)和腎功能不佳者應該慎用或避免飲用。部分去濕食材(如薏米、赤小豆、金銀花等)性質較寒,容易影響腸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或加重寒性體質的不適。此外,身體過度虛弱、血壓過低或長期手腳冰冷者也應減少飲用,以免影響氣血循環。如果有長期疾病或特殊體質,建議在飲用去濕湯前先諮詢醫生或中醫師,以確保適合自身健康狀況。

**Follow us on: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