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膚見:慢性蕁麻疹或肝、血病引致

明報

更新於 2022年10月02日18:22 • 發布於 2022年10月02日20:30

【明報專訊】香港特首李家超今年7月1日上任,第一份施政報告將在10月19日發表。他曾在一個公開場合提到,會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怎樣令香港着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吸納世界頂尖科技人才來香港發展。而在同一個場合,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也稱除了吸納人才之外,政府亦應該在政策方面着墨,興建廠房和學校來吸引人才留下發展,設立基金幫助人工智能落户等。

我認為香港現在最迫切的問題,應是如何減少多方面人才流失,如教育、醫護、創科等,而不是怎樣建造另一個數碼港。還有更重要問題是怎樣解決本港中小學生人數急速下降。雖然教育局長蔡若蓮表明,對收生不足學校採取殺校、合併及重新配置,讓學生人口問題可以「軟着陸」,但這只是哪裏有傷口就在那裏貼膠布而已。實際問題應該是大量學生離開了香港,往海外升學,當中有本地學生,有移民和expats的仔女。

約今年6月開始,突然多了一些病人諮詢皮膚意見,求診目的是「執一執」皮膚,還需要在8月中之前完成,因為她們要離開香港,趕及小朋友在9月開學。這類個案每星期最少有2至3宗,直到8月底突然停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們的離開,對香港有很大損失,過多幾年會更加明顯,希望特區政府想想辦法解決這個我認為是重中之重的問題。

今日我們繼續談慢性蕁麻疹。根據臨牀經驗,外來致敏原例如食物、藥物和過濾性病毒等所引發急性蕁麻疹,大多維持1至3星期就會消失。如果蕁麻疹維持長至6星期,就是慢性蕁麻疹。為什麼是6星期,而不是5或7星期?這純粹是專家的共識。

用藥後無改善 才考慮測致敏原

慢性蕁麻疹又分兩類:慢性誘發性蕁麻疹(chronic inducible urticaria)和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慢性誘發性蕁麻疹來自外來物理刺激,例如熱、凍、壓力(解開褲頭帶、胸圍帶時所出現)和陽光等,佔慢性蕁麻疹大概四成;其餘就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自發性多數原因不明,但因為這個病可能持續數月至逾年,所以多會建議病人做簡單的血液檢查,包括甲狀腺、一些免疫系統指數、肝腎功能等;偶爾發現一些個案,持續蕁麻疹是因為內在問題例如肝或血病所引致,所以盡早找出內在問題,才能得到真正解決。

有很多病人會主動要求驗血檢查致敏原(RAST test),是否有需要呢?第一這種測試價錢不菲,而且找到致敏原的機率亦不太高。所以我會建議病人先用藥再看看反應,如果沒有改善,才考慮做這個測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黃偉傑(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