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死亡預約5之2】13年間幫800人自殺 瑞士醫生剖白內心恐懼

蘋果日報

更新於 2018年10月25日12:14 • 發布於 2018年10月24日21:00
瑞士輔助自殺機構創辦人Dr. Erika Preisig,在13年間協助超過800位病人自殺。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瑞士輔助自殺機構創辦人Dr. Erika Preisig,在13年間協助超過800位病人自殺。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Erika做家庭醫生超過20年,有時會到老人院為老人家看診。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Erika做家庭醫生超過20年,有時會到老人院為老人家看診。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Life Circle於利斯塔爾(Liestal)的「死亡房間」,主要招待外國人,他們會在這兒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Life Circle於利斯塔爾(Liestal)的「死亡房間」,主要招待外國人,他們會在這兒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瑞士只容許輔助自殺,意思是病人需要自行了斷,Life Circle員工為癱瘓病設計了一個裝置,讓他們可用口唇或舌頭推開靜脈注射的開關。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瑞士只容許輔助自殺,意思是病人需要自行了斷,Life Circle員工為癱瘓病設計了一個裝置,讓他們可用口唇或舌頭推開靜脈注射的開關。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當病人在死亡房間走最後一程,工作人員及其他閒雜人等需離場,親友一般會陪伴在側。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當病人在死亡房間走最後一程,工作人員及其他閒雜人等需離場,親友一般會陪伴在側。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死亡房間另一邊是Life Circle員工工作的地方,現時機構有15名員工,有需要時會有3名醫生支援。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死亡房間另一邊是Life Circle員工工作的地方,現時機構有15名員工,有需要時會有3名醫生支援。彭志行攝(蘋果日報)
【死亡預約5之2】13年間幫800人自殺 瑞士醫生剖白內心恐懼

醫療水平愈高,人均壽命愈長,卻衍生了一班主動求死的「死亡觀光客」,每年由世界各地千里迢迢飛到瑞士尋求「協助自殺」。Life Circle是瑞士其中一間接受外國人輔助自殺的機構。創辦人Dr. Erika Preisig,在13年間協助超過800位病人用藥物了結生命。Erika說,來自世界各地的死亡要求太多,根本應接不暇,「每年我只能為80人執行輔助自殺,八成是外國人。」究竟她是如何由家庭醫生的身份,化身「死亡醫生」?自小已是基督教徒的她,又如何面對良心和道德的掙扎?

「我在宗教氣氛濃厚的環境長大,小時候一星期兩次參加救世軍,所以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能接受父親的死,但也是他的死改變了我。」2005年,Erika父親第二次中風後服藥自殺,家人及時發現將他救回。當時仍是一名普通家庭醫生的Erika,決定要帶父親到輔助自殺機構Dignitas求助。父親死後一年,Erika甚至加入Dignitas,更一直工作6年,負責評估輔助自殺個案及處方藥物。「起初加入Dignitas是希望其他病人都可以像我父親般,在死亡面前,有多一個選擇。後來遇見來自世界每個角落的病人,他們有些受了很久的苦,終於找到解決方法,令我覺得這工作有意義。」不過她坦言,剛加入Dignitas時內心非常恐懼:「看著自己三個孩子上學的背影,我怕其中一個之後不再回來,因為主上帝要懲罰我。」經過年月洗禮,Erika對宗教有另一番見解:「上帝不但沒懲罰我,過去十年還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我覺得上帝應該是慈愛的,祂會接受當一個人的痛苦已無法承受,可以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記者來到Life Circle於瑞士利斯塔爾(Liestal)的「死亡房間」,想像不到這個約500呎大,窗明几淨,陳設溫暖的房間,竟然死過數百人,包括104歲澳洲科學家David Goodall,他今年5月就在這裏召開記者會,且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在瑞士輔助自殺的框架下,神智精醒的病人,須向醫生證明痛苦是難以承受且別無他法減輕,醫生才會處方藥物及提供設施。之後病人須親自服藥,或扭開靜脈注射儀器,親友一般會陪伴在側。「曾有一位香港肝癌病人,他害怕病情會惡化,希望我幫他執行輔助自殺,但我轉介了他到外地做手術,最後他手術成功,就不再需要輔助自殺了。」

身為老人科醫生,為病人提供輔助自殺,會不會令他們過早放棄治療?Erika說:「依我的經驗是,即使有輔助自殺,人們仍會選擇紓緩治療,因為輔助自殺需要很大勇氣。」「但有時紓緩治療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除非用緩和鎮靜療法(terminal sedation),否則不能解決臨終病人所有痛楚和呼吸問題;醫生也不能用過重劑量的止痛藥,如嗎啡,有時病人只能等,要等多久,兩天,甚至五至十天,沒有人知道。」

即使瑞士早於1942年已將協助自殺非罪化,爭議聲音仍不絕,瑞士國內有宗教背景的政黨更高調反對Life Circle這些機構。Erika亦被瑞士檢察官以教唆自殺及蓄意殺人罪名起訴,案件會於年底開審,令她飽受精神困擾。但她仍然堅信醫生責任之一,是為病人解決痛楚:「我覺得醫生要花很長時間才明白,當一切醫療方法都不奏效,當病人生命只剩下痛苦,醫生不能再延長他們的生命,醫生延長的,只是病人的痛苦。」對於患老人病的孤獨老人,她也持開放態度:「我會評估他們的生活質素,基本上我不會拒絕85歲以上的老人,因為若果我拒絕了,而他們突然中風或患上疾病,奪去他們的心智,他們就再不能提出輔助自殺的請求。」

「有很多病人問我:『你怎知道甚麼時候才是輔助自殺的適當時機?』人的本能是求生,你只需要繼續你的生活,應付你的病痛,有一天當你再無法承受時,你就知你應該選哪一條路:可以是寧養院;可以是輔助自殺;可以是拒絕治療,拒絕吃喝,這也算是一個自然死亡的方法。」「我們都會死一次,死不是問題,怎樣死才重要。」

記者:程詩敏

一連五集【死亡預約】,病人與醫生,人性與道德最深刻的辯論,走入真實的安樂死個案。

珍惜生命,不輕言求死
24小時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0000
生命熱線︰2382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精神健康熱線諮詢服務):24667350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2

  • Naomi
    反對的,去長期病患的床邊,陪著他們渡過一季,就知道,為什麼人們會這樣選擇。別在旁邊說不是,當你沒有親身經歷。
    2018年10月26日02:38
  • 許恩林
    感謝這世界有人犠牲做這樣的工作,背負著這樣大的精神壓力需要莫大勇氣。
    2018年10月26日03:20
  • YIN
    留言前,各位请先去老人院观察一下实况
    2018年10月26日02:29
  • ami
    用自殺呢個詞好有爭議性,應該係安樂死。
    2018年10月26日02:39
  • yeung
    有人願意弄污自己雙手去幫助作出最困難决定嘅人,都仲要被起訴,真係無藥可醫嘅應該係嗰啲以宗教名義披住人皮嘅偽善者。
    2018年10月26日04:1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