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深度解構】美國再有零售銀行倒閉 對內地銀行業有何啟示?

on.cc 東網

更新於 04月28日12:16 • 發布於 04月28日12:16 • on.cc 東網

美國再有小型地區銀行倒閉,完全反映出當銀行資產錯配時(持有太多低息長期債券)所面臨的潛在風險。有美國的先例在前,目前仍處於低利率環境的中國亦加緊防範類似潛在風險,要求地區農商銀行「去槓桿、減少買入國債」,以免發生類似硅谷銀行(SVB)倒閉的金融危機。

事實上,包括SVB倒閉在內的美國地區銀行危機,正正是由於這些銀行在低利率環境時期買入太多國債。而當加息周期開始後,國債的價格會隨之下跌(孳息率上升),繼而導致這些銀行錄得巨額的帳面虧損。當然,這些帳面虧損只反映債券的市場價值,不會直接對銀行現金流構成形影響,然能長期持有債券直至到期贖回,實際上依然有錢賺。

然而,銀行存款客戶看到巨赤字,自然會擔心自己存款的安危。一旦客戶開始大量撤走存款時,銀行就只能迫於無奈用市價蝕賣手頭債券應對客戶提款,繼而由帳面虧損化為實質虧損,甚至令資金鏈斷裂而倒閉。

目前中國30年期國債孳息率大約在2.5厘附近,為過去20年來的最低水平;換句話說,國債價格也在20年來的最高位。法國巴黎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度以地區銀行為主的內地銀行,總共淨買入了2,700億美元的國債。開源證券的研究報告亦指出,年初迄今農業金融機構是購買國債的主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存款增長較強,但難以配置貸款的窘境。

有內地傳媒亦引述消息指,華東某省有人民銀行的地方分行已注意到風險,開始對當地的農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 這些銀行聚焦主業,壓低槓桿率以及債券久期。同時證實了此前在3月份,人民銀行專門調查研究了各農商銀行參與債市的情況。

招聯首席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農商銀行擴大對國庫債券的投資乃是無之舉,一方面是難以找到合適的資產投資,另一方面是市場信用風險上升,要保持資產質量壓力較大。目前農商銀行的資產配置集中在超長期的國債,但這也會帶來兩大風險,即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而在美國經歷接二連三的地區銀行倒閉事件後,危機至今仍未結束。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宣布,當地監管部門已勒令共和第一銀行(Republic First Bank)倒閉,其名稱與去年倒閉並由摩根大通收購的第一共和銀行(FRB)相似,但仍是兩家不同的實體。FDIC作為共和第一銀行的接管人,亦與富爾頓銀行(Fulton Bank)達成協議,出售部分資產予該銀行。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