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走塑檢視|同款餐具 港列「可降解」受禁 美視「可堆肥」可售 生產商:要平衡實用與環保

集誌社

發布於 05月09日07:27

首階段走塑禁令實施已逾兩周,政策自 2021 年公眾諮詢開始,餐具生產商已準備應變,到底今日變得如何?法例將「可降解」即棄餐具視作普通塑膠,有本地公司一年前改為採購紙、竹、木餐具,自家製的「可降解」粟米芯餐具則要退出香港市場; 另有本來是發泡膠餐具的「龍頭」生產商,數年前已準備要轉為生產環保餐具,走塑後生意額上升,但也認為首階段管制有檢討必要;也有食肆引入環保餐具時懷疑「入錯貨」。

攝影:CCW

食肆負責人陳先生知悉「稻殼餐具」或不能派發,感到無奈。

食肆「淘」可分解稻殼餐具 可能「入錯貨」

首階段「走塑」,除了食肆禁止銷售及外賣提供指定即棄膠餐具,如發泡膠盒、膠叉刀、膠碟等。「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亦被禁製造銷售和免費供應。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現時香港有約 120 個商戶,從事膠袋及即棄膠餐具銷售。

《集誌社》早前報道,有零售商入錯禁售可分解膠餐具,近月自行瀏覽環保署網頁,才知悉「可分解飯盒」是條例中禁售的「可分解塑膠產品」,要靠半年的「適應期」散貨;亦有食肆上「淘寶」購買聲稱「可分解」的「稻殼環保餐具」。環保署回覆查詢時表示,天然物料如「稻殼」或「小麥纖維」,若經化學反應,或透過加入塑膠而改變結構製成的即棄餐具,受新法例的規管。

記者將環保署的回覆,告知有提供「可分解的稻殼餐具」的食肆負責人陳先生。這時他才知悉,「稻殼餐具」不能派發。因走塑政策,陳先生在 4 月 22 日率先將所有塑膠餐具換走,並淘寶購入以為可用的餐具,包括在網上聲稱是「可降解」的環保匙羹等。當他知悉,餐具如透過加入塑膠而改變結構製成,就不可使用時大感無奈,認為如此下去,或要找化驗所驗成分:「個政府又解都唔解吓嘅?」

潘天行表示,其產品由粟米芯澱粉混合添加劑製成。

前線的零售商及食肆感到混亂,生產商又感覺如何?

2017 年成立的艾科環保有限公司,是本港首批引入「可降解」的粟米芯餐具的企業,在走塑禁令前,客戶主要是連鎖大企業、社福機構及學校,「主要畀啲人做brand building 。」 董事潘天行表示,其產品由粟米芯澱粉混合添加劑製成,「使用上像塑膠, 如果唔講都以為係塑膠。」他們的產品,有外賣餐盒 、杯、刀叉等餐具,技術上可做到八成至九成由回收的粟米芯製造。

外地分「可降解」、「可堆肥」

艾科環保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張翠珊說,其公司有報告證實,粟米芯產品在 180 天內,在泥土內可以常溫降解 92 %,不過,餘下的物質,她承認是要用長時間才可分解的膠。翻查艾科環保的的網頁,其公司製作的是「生物可降解」餐具。

張翠珊解釋,粟米芯餐具的製作分為兩種,其公司製作的是將粟米芯打磨成粉,成漿後再加入添加劑「造個模出來」;另一種是則用粟米芯提煉植物粒子聚乳酸,人稱「PLA」,不過這需要在 60 至 100 度的特別環境下分解。張說,有別於 PLA,其產品只要放在普通泥土 180 日就可以分解。張翠珊說,其餐具產品獲多項國際標準認證,在美國可被定義為「可堆肥塑膠」。

走塑之後,令民間對環保餐具的認知增強。

認為粟米芯是折衷方法

潘天行稱,公司成立時,了解過其他產品,如木或紙餐具,但認為若非有走塑法例,消費者不會選擇這些餐具,因口感實在太差,「畀你揀你都唔會揀紙飲筒啦,網上都一大堆, 紙羹、紙叉都用不到」 ,所以創業時已認為,粟米芯是一個較為折衷方法,「始終使用上接近塑膠,都會比市面上接受。」艾科環保在廈門設廠生產粟米芯餐具,有八成半出口到美國、英國及澳洲等地,約一成半運到香港售賣。

同一款香港研發粟米芯餐具 為何英美澳可賣,香港禁售?

翻查立法會文件及外地法規,上述粟米芯產品,在香港直接被定義為「生物降解塑膠」產品,首階段刀叉羹直接被禁止銷售、供應及展示。但在美國、英國、澳洲等地,則仍可入口,在美國會被定義為「可堆肥」 產品。

張翠珊說,本港環保署「一刀切」全面禁止產品含有膠,但在外國,如英國及美國等地,同款的粟米芯餐具產品,只要出示實驗室報告,確保成分,便可以繼續售賣。

可分解的外賣飯盒,成為受規管的塑膠產品。

翻查立法會《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報告,政府當時表示,市場上各種「可降解」的塑膠產品,包括「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產品,如含有「經過化學改性的聚合物」,例如以天然澱粉或細菌纖維為原料,經化學合成的塑膠,即使原料是天然物料,仍屬法例定義下的「塑膠」,因此會納入管制。

美華盛頓州禁「可解降」膠 容「可堆肥」產品

《集誌社》翻查外國資料,在美國、澳州,都設有標準規管聲稱「可解降」塑膠,但對「可解降」、「可堆肥」產品,有不同的處理。美國華盛頓州今年一月起不得銷售、分發標有「可生物降解」、「可解降」、「可分解」或「可氧化降解」塑膠的產品。

不過,美國華盛頓州則規定,只要塑膠等產品需達實驗室 ASTM D6400 的標準,則會被視為,在堆肥過程中,有降解能力的「可堆肥」產品,容許銷售。

澳洲仍可售賣經認證「可堆肥」塑膠產品

澳洲不同州份先後推行走塑, 南澳州自 2021 年起,禁止銷售即棄膠飲管、進食用具和攪拌棒;2022年起禁止銷售發泡膠杯、碗、碟及翻蓋式容器等,今年起再禁售塑膠氣球棒、塑料面包標籤等, 但經認證的「可堆肥」塑膠產品仍可售賣。

港府:港堆填區屬無氧環境

在香港,立法會文件及政府資料指,香港的堆填區屬無氧環境,因此分解時間更長;政府主要考慮「可降解」是否能夠完全降解,雖氧氣、水分、紫外線和高温均是加快分解塑膠的有利條件,但香港的廢物處理主要依賴堆填區,目前缺乏證據 「可降解」產品能在堆填區完全降解,或在海洋環境中完全降解。不過,翻查艾科環保網頁,稱其產品在堆填區可用三至四年可降解。張翠珊稱,環保署沒看過其提交的資料,也不接納他們的解釋。

綠惜地球環境事務主任陳霆軒說,其他可降解塑膠就因為需要分開收集,因為有完善配套才可用,但香港沒有可分別的標籤,亦沒有可分解的設施,所以不建議在香港用可降解塑膠。他認為,在香港使用可降解塑膠,要做好配套,才可以讓其在市面流通。

政府指,部分「可降解」塑膠產品,如「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由於未能在自然環境中完全降解而產生微塑膠,長遠亦可能對海洋生態產生不良影響。此外,由於可降解塑膠和傳統塑膠的材料特性不同,故難以把兩種塑膠分開。因此,若「可降解」塑膠在回收過程中與傳統塑膠混在一起,會影響後者的可回收性。

生產商:曾向環保署要求會面被拒

回看 2021 年 7 月,「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公眾諮詢展開,潘天行當時沒想到粟米芯的餐具都有機會被管制。直到政策落實,加入禁制可降解餐具,他們試過反映意見,惟不成功。張翠珊說,與環保署電話聯絡無數次,但每次都不歡而散,曾向環保署要求會面被拒:「我哋只係嘗試打入去、經電郵再同佢哋溝通,但都唔成功。」

不過,政策最令他們無奈的是,連放在網站展示公司有售的粟米芯餐具都遇困難。張翠珊透露,公司的客源來自世界各地,不過,新修訂的法例,不允許他們在網站展示粟米芯刀叉羹。

根據《2023 年產品環保責任 ( 修訂 ) 條例》,禁止展示某些塑膠產品,違者可處第6級罰款(即 10 萬元);如製造、供應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製產品,則定額罰款並不適用或以傳票和法庭程序的方式處理。

潘天行補充,報價單上都不可展示會提供這些產品,及至客人主動聯絡,方可透露有售賣粟米芯刀叉羹。潘天行憶述,參加環保署的講座時曾問到,其公司主要的客源在海外,如用英文在自己的官網上展示產品是否可以,環保署回覆指如果網站、公司都在香港註冊,就不可在官網上展示,「即係我想賣去外國都唔得。」

潘天行認為,政策應要在「實用及環保當中取得平衡」。

可分解塑膠產品現時大致被歸類為「塑膠」一併禁銷售及禁展示,不過可分解塑膠當中的「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因憂慮會分解成微塑膠,對環境造成更大損害,氧化式可分解塑膠在現行法例下,屬被禁製造、銷售及免費供應的產品。

翻查環保署上載至網上的零售及服務業管制即棄膠餐具簡報,銷售包括「為銷售而展示」產品,例如令「潛在顧客得以看見該產品或資料」、「潛在顧客能夠使用電子設備瀏覽該產品或資料;或該產品或資料存放在潛在顧客能夠接觸到該產品或資料的地方」,如是應客人要求而展示有關資料,就不適用。

翻查立法會文件,政府曾指,《條例》容許商進行「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行為」 (如轉口貿易)。文件也指出,任何人要求潛在顧客出示公司證明 ,例如印有公司名稱的名片,可被視為已作出應有努力,確定該潛在顧客是否「企業客户」。如某指明產品是為業務對業務目的展示,或並非旨在為供應而展示(例如是食品模型/樣本的一部分),則不受規限。

餐具零售店提供不同類型的外賣即棄餐具。

現時,艾科環保整體約有一成半生意在香港,潘天行說,他們約以一年時間換走粟米芯餐具,包括租用紙餐具生產線,或採購其他紙、木餐具等,公司生意額沒受影響,原有客戶都轉用了新的環保餐具。

不過,他們最希望推廣的,仍是自家生產的粟米芯餐具,第二階段「管制即棄塑膠計劃」暫訂於 2025 年實施,到時膠餐盒不論堂食或外賣都會被完全禁止,艾科環保的粟米芯餐具也不例外。潘天行說,要繼續做,就要完全更換生產線,改為生產其他環保餐具,「所有原料,成條line 要換過喇。」 至於張翠珊就認為沒有留在香港的必要,應要撤出香港。

潘天行認為,政策應要在「實用及環保當中取得平衡,當然社會上怨氣多,新政策出會搵佢唔好嘅地方先,但政府可能都要諗『一刀切』,市場上有沒有合適的替代品去用。」

梁漢傑:「事實上,最緊要是有沒有替代方案?」

另有售傳統即棄餐具的供應商,早於走塑前籌備轉型。意華快餐用品貿易公司 1962 年成立,曾是全港最大的發泡膠碗生產商,其發泡膠生產線在去年 11 月全線結束。負責人梁漢傑(Patrick)是公司第三代負責人,他透露全盛時間,在發泡膠生意遲到高峰時,在國內的自設廠房最多有 19 台機、每月可出產兩萬件貨,大型連鎖快餐店肯德基所用的磨菇飯發泡膠盒,也是由意華出產。

不過,Patrick 在五、六年前發覺發泡膠訂單逐漸減少,「客人開始上嚟睇紙、PP膠,但都唔睇發泡膠」,他認為市場已逐漸收窄,公司商討接近一年,決定轉為生產紙、木或甘蔗渣為原料環保餐具,因認為「環保是世界潮流」。Patrick 可算是先行一步,走在走塑實施前。Patrick 坦言,自行設廠或租其他廠家的生產線製造餐具,成本較採購貴,但可以嚴格控制質量。政策推行至今,Patrick說,今年起其公司的員工已逐漸向客戶解說走塑新政策,生意沒有受影響,生意額反而更多。不過由於環保餐具成本上升,利潤就與以往生產發泡膠時相若。

整體來說,他不認為走塑不可行,指出參考世界各地很多地方的法例,都推動走塑。但他坦言,本來政府希望全面走塑的想法並不現實,亦認為要否推行第二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現階段有需要再檢討:「事實上,最緊要是有沒有替代方案?」

集誌社檔案:生產商評測即棄餐具
走塑兩周,市民一直關注環保餐具的質量問題。《集誌社》記者收集市面上的餐具,在兩間地舖購入「可降解」刀叉羹及餐盒,艾科環保有限公司董事潘天行及銷售經理張翠珊不約而同表示,這些產品主要是膠製品,粟米芯成分相信最多只有三至四成,因憑經驗,已大致了了解產品的廠家,張翠珊說:「摸得多你就會知,邊啲係膠啲。」
記者另邀請意華快餐用品貿易公司負責人梁漢傑(Patrick)評價市面上的環保餐具,Patrick 即場撕開記者從台式飲品店取得的紙飲管作評測,指出該紙飲管都尚算「硬淨」,不過逐層紙撕開,發現飲管只有三層紙,「就算有一層係厚啲嘅紙,都好易會淋」,Patrick 說, 紙飲管需要最少四層紙,這樣才可確保飲管在半小時內都不會變形。
Patrick 指出,坊間的環保餐具質量參差不齊,以木餐具為例,他們堅持餐具每件要有1.6毫米厚,但坊間有部分,厚度約1.5、1.4毫米便算數,令餐具易折斷。

集誌社檔案:環保「壽司盒」何處有? 綠色餐具平台都搵唔到?

環保署 2022 年建立網上綠色餐具平台,上載供應商以及餐具資料,供零售商及食肆參考。不過,記者發現,部分在平台標明可搜尋的餐具,其實「冇得賣」,餐具方面有壽司盒,至於物料標明是「葉」的餐具都「冇得賣」。
壽司盒沒環保被可賣,Patrick 解釋,現時市面流通的環保餐具物料,如紙、竹、木、甘蔗渣,技術上沒法做到透明效果,可理解為何「壽司盒」沒有產品;至於「葉」,張翠珊則指出外國有用「棕櫚葉」作為原料去製作餐具,但她理解,暫未引入至香港。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曾表示,設立「綠色餐具平台」的目的,是為業界提供有關符合法例要求替代品資訊,以協助業界盡早轉用較環保的非塑膠餐具。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0

  • 灣仔強
    個報導咁長,環保署官員應該too long didn't read
    05月10日00:13
  • 光時XRAY
    融入大灣區係咁架喇, 包容下喇香港人。 一刀切懶政, 目標為本只求完成阿爺任務, 佢理得你地下面有乜投訴咩, 任何plan B佢地都唔會考慮, 直接揾你小巿民嚟玩beta 測試反正你死你事。
    05月09日23:38
  • Ricardo
    估下邊個多L餘部門最唔環保?
    05月09日18:46
  • KCC1234
    做生意?去新加坡啦🤣
    05月09日13:49
  • 楓葉紅茶
    生產商:要平…
    05月09日12:3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