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21年論到人工智能(AI),大家會講ChatGPT,如今大家會講DeepSeek。根據網絡分析公司SimilarWeb數據,DeepSeek網站用戶數量在一周內,已超過Google旗下面世接近兩年的聊天AI Gemini。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31日,DeepSeek網站在美國的日訪問量達240萬次,比Gemini網站的150萬次高出60%,但OpenAI旗下ChatGPT仍較DeepSeek多7倍,達1,930萬次。另參考內媒財聯社報道,DeepSeek上線20天,日活躍用戶數量 (Daily Active User,DAU) 已突破2,000萬,成為全球DAU增速最快公司。
DeepSeek風頭一時無兩,不少內地人在這場全球AI競賽上忽然產生「飄飄然」之感,可以理解;但總不能「飄」得太遠,以為DeepSeek的出現已讓中國站在AI領域的頂峰。當大家直接註冊後用一用,相信會意識到作為AI聊天機械人程式,在回應我們提問時,先是提供解題的邏輯路徑,然後提供答案;並且是「免費」就能提供如此程度服務,誠然DeepSeek在同類產品具備極大競爭優勢。面世不久經已令OpenAI的ChatGPT、Meta的Llama和百度的文心一言等AI大模型開發企業陸續開放部分付費功能變成免費,DeepSeek的殺傷力可想而知。
然而,切莫將DeepSeek視為在同類型產品中是「零死角」,最明顯問題是用戶人數火速大量增加,連基本的對接使用者和後台服務的程式介面 (API) 訪問壓力都承受不了,現時與DeepSeek聊天經常出現「服務器繁忙」的字眼,令此程式性能再強也變得沒有意思,用戶要「繞道」至第三方程式或網站如Poe和秘塔等方能使用。另可參考DeepSeek的官方網站,經已列出現時公司最強程式DeepSeek-R1有兩個明顯缺點,其一是「多模態能力不足」,儘管在推理能力上有顯著提升,但在例如對圖像、語音等多模態任務的支援方面,仍未得到充分優化。
其二是「應用場景受限」,R1主要面向科研、技術開發和教育領域,其在商業化應用和實際操作中的適用場景相對較窄。而更重要的是DeepSeek暫見頗為成功,使大眾有開源 (Open Source) AI模型較閉源 (Close Source) AI模型更優勝之感;卻忽略了若非最初有龐大資源投入訓練出成功閉源模型之一的ChatGPT,試問開源模型有何學習對象,成就出現時的光環呢?鄰家悉心栽培了孩子,我們的孩子與之結伴方能間接學習受惠;不然難道三、五個臭皮匠走在一起,就能熬煉出一個諸葛亮出來?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