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未來城市:回望活化計劃14載 永續發展最助保育

明報

更新於 2022年12月17日18:18 • 發布於 2022年12月17日20:30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陳東山得知當年美荷樓有十多間機構投標,相信中標是因有旅舍經驗和舊居民網絡的構思,圖為生活館介紹網絡的展區。(受訪者提供)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陳東山得知當年美荷樓有十多間機構投標,相信中標是因有旅舍經驗和舊居民網絡的構思,圖為生活館介紹網絡的展區。(受訪者提供)
(受訪者提供)
(受訪者提供)
生活館新展圍繞公屋和徙置大廈生活。陳東山說:「美荷樓是住宿地方,與我們旅舍好夾,不是去學樂器、歷史。」(受訪者提供)
生活館新展圍繞公屋和徙置大廈生活。陳東山說:「美荷樓是住宿地方,與我們旅舍好夾,不是去學樂器、歷史。」(受訪者提供)
吳韻怡(資料圖片)
吳韻怡(資料圖片)
林楚穎(受訪者提供)
林楚穎(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前北九龍裁判法院(北九)曾由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分校租用,但學校於前年停運,日前公布新用途,將設立普及司法教育中心;不久前則有虎豹樂圃提早退場,把虎豹別墅交還政府,令外界惋惜。「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活化計劃)自2008年至今共推出6期,共有22座法定古蹟和已評級歷史建築。今期邀得保育顧問、「資深」和「年輕」的計劃代表共議,看以後活化之路如何走。

觸礁例子:

機構不熟營運模式 收入來源有限

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義務財政吳韻怡曾以保育顧問身分,參與過數座建築的活化,包括兩個碰壁例子如虎豹別墅。胡文虎慈善基金於2013年獲選,於別墅成立虎豹樂圃。吳認為順理成章,因基金創辦人保存許多別墅物品,可藉此向觀眾展示,「奈何選擇以音樂學校形式營運」。樂圃的營運方法,包括成立虎豹音樂基金,均專為項目而構思,「聽他們分享,似乎不是他們擅長的,是特意為申請而想出來,需要時間摸索」。另一例是馬灣的芳園書室,曾由圓玄學院租用,到2017年因人流少而停運,今年由香港基督少年軍中標,預計2025年再開幕。吳說圓玄學院在馬灣的工作較孤立,但少年軍已在馬灣扎根多年,亦有活動中心,「是令政府放心的機構,不擔心吸引不到訪客」。地點雖然偏遠,但她說這些郊區歷史古蹟受團體如學校和本地遊歡迎,相信能有串連馬灣不同特色的活動。

活化計劃要求申請者自負盈虧,她建議未來的申請者以熟悉或在行的範疇為營運模式。位於舊大埔警署的綠匯學苑,是她認為較相容(compatible)的例子,營運方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沿用飯堂位置作低碳飲食餐廳;主樓房間作教育營舍;羈留所及槍房則是古蹟展覽及教育徑一部分。加上嘉道理具備專業生態知識,能保護毗連警署的鷺鳥林。建築隱身山丘,正門低調,鮮有路人經過,但建立到口碑,吸引訪客慕名到訪餐廳。疫情雖影響營舍收入,但餐廳有烹飪活動,另有切合理念的社區互助店,故仍可如常營運。相反,虎豹樂圃未見開拓餐飲或其他收入來源,疫情更影響課堂和參觀活動。

景賢里計劃 勝在不貪心

「疫情令申請者今後多了營運考慮,如第六期的芳園書室,在計劃書已寫到萬一有疫情,哪些活動可轉到網上。」計劃訂明建築物租賃期為3至6年,但她說政府其實希望獲選機構長期營運,態度較審慎,例如三度放在活化名單的法定古蹟景賢里,用途多年懸而未決。她引述保諮會意見,指之前的計劃書有太多活動,「景賢里.養生殿」項目較靜態,所以在第六期中獲選。景賢里室內具備多項建築特色,故早期計劃書常「打泳池主意」,想利用這較大的室外空間,「但政府不想影響整體所有部分,加新的部分又接受不到」。現時方案會回復飯廳的用餐功能,還有前院、後院及游泳池區域的休憩用途。

北九再活化案例 後期規劃考功夫

部分獲選項目有私人機構參與,如協辦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項目的國際學校。吳韻怡估計對政府而言,申請者有一定「實力」和經驗,可保障項目持續性,免重蹈虎豹別墅的覆轍。但明白公眾或對此反應兩極,「對活化沒認識、單以納稅人身分去想可能覺得有問題;如果有留意活化,見到很多失敗例子退場的,會明白為何有這些組合」。

她留意到近年公眾更理解活化,如第一二期推出時,他們不解何以要在欄柵外加上玻璃、在建築外面加上有礙景觀的升降機,「認識多了會明白活化計劃難免,因要迎合現今的《建築物條例》」。後來的項目吸納公眾意見,虎豹樂圃不再用玻璃,改用花盆區隔樓梯欄杆和行人,「現在機構退場,花盆也可隨時拿走,減低對建築物的傷害」。北九已由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按《條例》翻新,吳相信下任租用者香港善導會的主要挑戰在於後期規劃,例如如何在佈局複雜的法院,以導賞展示疑犯、律師和法官上庭時的3條路線。「這是第二次活化的案例,可以看將來營辦機構如何善用前人留下的。」

美荷樓活化 善用舊居民網絡

石硤尾美荷樓自2009年起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保育及發展,除由公屋單位改建的城市旅舍,也有上月翻新、以公屋為主題的生活館,以及維繫逾十年的舊居民網絡(網絡)。協會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陳東山憶述當年靠登報尋人,聯繫各散東西的美荷樓和徙置區舊街坊。成員捐出舊物作生活館展品、分享口述歷史,部分擔任導賞員。在疫情前,他們每年有十多次聯誼和節日活動,如中秋晚會、盆菜宴、包糉和講座等。當年居民已屆八九十歲,子女亦到中年,網絡擴展至他們的兒孫、同區街坊及關注保育人士。協會總幹事李勁松說登記人數至今有上千人,定期參與的有300多人,當中有30多人最活躍。他說網絡成員對項目有歸屬感,例如參觀預展時,會協助更正或加強展示內容,「有街坊見到示範單位後,主動捐出他的不鏽鋼扇葉風扇配合」。聯誼也是收集口述歷史的機會,如《桃姐》監製和故事原型李恩霖曾住在美荷樓對面,回來跟居民親述故事。

協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黃奕鑑說,網絡是美荷樓與其他活化項目明顯不同之處,整體助益超出預期,將深思如何擴展,也常將這經驗分享給其他項目申請者。面對疫情,他們開拓了本地住宿和調動員工崗位,同時得賽馬會捐助,首次為展館大翻新。吳韻怡提過,活化項目要辦展不易,因空間有限又必須介紹建築特色和活化資訊,較難輪換展覽,常靠活動增加新鮮感。美荷樓展館的參觀人數在開幕5、6年後下滑,館方今次根據過往訪客的背景和喜好設計新展,陳東山認為這對維持吸引力和延續項目至關重要。黃奕鑑說,活化計劃的重心最初由保育轉到活化,現在大家開始講持續性,「明白這才是這件事的核心」。

薄鳧林牧場 盼與同區古蹟合作

薄鳧林牧場於今年4月試業至今,牧場古蹟及業務發展經理林楚穎預計將於明年3月正式開放。她說這做法有利有弊,既可嘗試不同活動如舞蹈劇場、社區藝術展覽和拓印工作坊等,同時收到不同市民的意見,要細想如何取得平衡。她解釋試業期有多個考慮,包括爭取時間,在申請飲食牌照和籌備期間徵集訪客意見,「例如很多人問有否雪糕、牛奶,我們用此意見物色營運者。餐廳空間會構思與牛奶和烘焙有關的工作坊」。牧場位於薄扶林村對面,他們也想先試水溫和觀察人流,發現導賞團較可行,「可以走整個薄扶林,易吸引人過來,也見到這區很多行山客,想辦山林導賞團」。香港明愛在薄扶林村已推行社區發展服務逾十年,此項目也是村民跟明愛提議一同申請。建築的室內空間雖不多,她認為地區網絡是牧場優勢,如可與其他同區古蹟合作,或帶訪客走進薄扶林村,在村中摘雞屎藤做茶粿。

整個牧場團隊只有5人,由明愛提供行政和物業管理支援,包括定期檢視建築狀况等。所以他們另有申請基金贊助前期工作。林楚穎預料今後最大挑戰在於摸索營運模式,以應付運作和維修支出。除恆常展覽外,牧場或每半年籌備一個新展,也冀從活動、餐飲及商業合作賺取收入。總結上面前人經驗,「空降」的活化項目似乎較難成功,始終需聽取大小持份者聲音和連結周邊環境。

點解活化需時多年?

活化計劃總予人工程經年的印象,吳韻怡說外界未必理解當中流程。機構在中標後要招標聘請顧問團隊包括測量師、工程師和保育顧問等,撰寫交予古諮會的文物評估報告,另有多項申請和撥款由其他政府部門和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批。她接觸的項目一般需時6、7年籌備,而實際施工時間只佔2至3年。工程期間時會發現超出預算,例如建築物狀况不如理想,但當局按計劃書為建設成本封頂,加上通脹,常令機構左支右絀。業界多次向政府反映審批進度過慢,以及財政預算欠彈性的問題,但未見改善。本報就此向發展局查詢,該局回覆為優化活化計劃和精簡程序,政府現正檢討其推出機制、申請程序和評審過程、評審準則,以及對非牟利機構的支持等,並會諮詢保諮會的意見。目前22個項目中有11個未開放。除今年公布的5個第六期項目,第四期有一個正試行營運;第五期有3個正活化,當中「聯和市場——城鄉生活館」原預計本年啟用。另有2個停運項目,包括第三期的虎豹樂圃,以及機構在前期退出的第五期前哥頓軍營Watervale House。

【活化歷史建築篇】

文˙ 梁雅婷

{ 圖 } 受訪者提供、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圖片、資料圖片

{ 美術 } 鍾錦榮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