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91歲也操肌 精神爽利走得穩

明報

更新於 2022年01月16日23:34 • 發布於 2022年01月16日20:30 • 人生下半場
型玩器械——91歲的葉伯(左)接受器械運動訓練,鍛煉後背肌、胸肌、大腿四頭肌、膕繩肌,哈哈笑說自己「好有型」。(作者提供)
型玩器械——91歲的葉伯(左)接受器械運動訓練,鍛煉後背肌、胸肌、大腿四頭肌、膕繩肌,哈哈笑說自己「好有型」。(作者提供)
行路穩陣——葉伯(右)和女兒夢琴(左)齊齊參加「智Gym」計劃,接受器械運動訓練後,走短路程可以不用拐杖。(作者提供)
行路穩陣——葉伯(右)和女兒夢琴(左)齊齊參加「智Gym」計劃,接受器械運動訓練後,走短路程可以不用拐杖。(作者提供)
專業指導——64歲的夢琴(左)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配合特別設計程式,也能掌握器械運動訓練。(作者提供)
專業指導——64歲的夢琴(左)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配合特別設計程式,也能掌握器械運動訓練。(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年逾90的長者都可以健身?其實,無論是年屆半百或已達鮐背之年,都可以透過健身器械操肌,保持身體協調能力,同時提高新陳代謝,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好處,繼續精彩人生下半場。

肌肉會隨年齡增長流失,加上缺乏運動,長者肌肉力量不足,步履不穩會增加失衡跌倒風險。說到操肌,不少人以為僅是年輕一族的玩意,其實只要有合適器材及專業指導,任何年紀都可以領略健身的樂趣及好處。

現年91歲的葉兆彬(葉伯)以往從不健身,但近月在64歲女兒夢琴陪同下,每周都到基督教靈實協會(下稱靈實)服務中心接受器械鍛煉(註)。佩戴助聽耳機的他,毋須女兒協助下自行領取記錄身體狀况的智能手帶,並根據電腦屏幕顯示,用指定器械訓練,無論鍛煉後背、大腿四頭肌、膕繩肌、胸肌或背闊肌的器械(除了腹肌,因身體不適合),葉伯都操控自如,縱然要慢慢做,但絕難不倒他。

夢琴大讚爸爸:「佢以前長期依賴拐杖,行路又拖住腳步,40年來體力同精神都麻麻;兩年前跌倒後腰椎退化,去年初又試過肺水腫,我們好擔心他的健康。初時來到中心,要手拖手帶住他去做每個流程,但現在他不單止可以做gym,行路也穩陣了,整個人更精神,短路程可以不用拐杖!」葉伯則指着器械哈哈笑道:「我是不是好有型!真是很好玩,我鍾意用每部機訓練身體不同肌肉,(訓練遊戲程式)攞到滿分,會好開心﹗」

特別設計程式 易掌握增自信

介紹兩父女參加靈實賽馬會「智GYM」計劃的註冊社工蕭愷婷表示,長者自疫情以來減少外出,運動量下降,他們自覺體能轉差,不能行遠路,亦不夠氣力上斜路,除了身體狀况,心情亦大受影響。「坊間較少為長者提供器械運動訓練;中心為增加他們做運動的意欲和趣味,故選取年長一輩較少接觸的器械,配合專業教練指導及特別設計的程式,讓老友記容易掌握。運動器械除了讓他們增強自信,亦期望他們提升肌力後能加強活動能力,從而改善情緒及健康。」

陪同爸爸到中心做gym的夢琴,數周前因意外弄傷小腿而暫停訓練;恢復訓練時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如以往般順暢地跟隨訓練節奏做動作。健體教練曾錦僖解釋:「夢琴的肌肉控制能力同神經反應慢咗,但只要保持訓練,就可回復狀態。」夢琴聽罷笑言:「做運動真係唔可以停,一停就即時退步﹗」

30歲起流失肌肉 70歲或剩半

人體自30歲開始流失肌肉,流失率隨年齡增長而加快,到70至80歲時可能已流失了一半。高級物理治療師葉建林解釋:「當肌肉力量及耐力不足,會令步態不穩、平衡感欠佳。日常生活如上廁所時起身坐低,上落樓梯行斜路等動作都受影響,同時增加跌倒及骨折風險。」除此以外,葉指出一旦長者受傷而久臥在牀,不但可導致肌肉萎縮及關節變形,亦會影響自我照顧能力,間接增加家人壓力,大大影響社交生活。

先接受健康評估 教練督導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運動需要。50歲人士較注重外表、強化肌肉鍛煉、自我能力挑戰、減輕腰背肩膀痛症;60歲人士重點保持肌耐力;較年長人士則要維持運動以延緩肌肉流失。在參與計劃前,參加者要先接受健康、安全評估及運動測試,並在教練督導下接受4節運動課堂,才會取得器材使用證,確保清楚使用方法;再者,所有器材均會記錄健身數據,使用者做運動時的力量、節奏、速度及重複次數會實時儲存於系統,同時傳送予教練,當訓練有明顯進步後,更可升級接受提升肌肉表現之訓練,切合不同需要。

為照顧體能較弱,或是心臟病、坐骨神經痛症、肩周炎及中風等患者的運動需要,計劃除設器械訓練外,亦有橡筋帶班、健步行、行山等戶外運動,讓參加者有更多選擇。再者,計劃亦由醫護人員、物理治療師、社工等專業人士組成團隊,為參加者提供評估及支援,全面照顧大眾的身、心、社、靈需要。

查詢:2701 3407、2703 7735

註:「智GYM」計劃的健身室,現按政府防疫指引而暫停服務,但計劃會按情况及根據政府指引,在安全情况下提供合適的健康及運動服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卓明琳(靈實長者地區服務資深社工)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