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去年高調接過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周佩珊的請願信,一度令本港罕見病病患者以為見到曙光。但事隔一年病友處境未見顯著改善,有納入眼科疾病的罕見病患者須轉用內科病藥物,卻因不符資格要負擔沉重藥費。病人組織冀政府盡快定義罕見病,以便設立針對性處理藥物機制。《施政報告》則建議,修訂現行資助計劃的資產計算方式,成年病人若財政獨立,其同住父母及家人的資產及收入毋須納入審查;病人所持資產例如物業的部份價值亦獲豁免,藉此大幅減低病人須自行承擔的藥費,消息指最快今年底公佈措施細節。
記者 佘錦洪
今年27歲的張奕康(阿康),自小身體健康,但9年前忽然發現視力轉差,「初時係一隻眼睇嘢好似有層煙咁,唔會痛」。當時剛升讀預科的他馬上求診,由公立醫院門診轉介眼科專科,「醫生話係虹膜炎,第一日已經就話要十年八年(去醫治)」,幾個月後更急轉直下,雙眼都持續發炎,視力受嚴重影響,「濛起上嚟連自己幾隻手指都睇唔到。」
經過兩年反覆檢驗,阿康終確診為罕見「白塞氏病」,屬免疫系統疾病的一種,與紅斑狼瘡症、類風濕關節炎等類似,會造成全身性慢性發炎。阿康的病癥集中在雙眼,眼睛血管持續發炎,目前未有方法根治,只能靠類固醇藥物控制病情,「試過唔記得食、食少咗劑量,轉個頭就發得好勁。」
長期口服及滴含類固醇眼藥水,副作用令眼壓上升,需要靠手術減壓,前後經歷約三十次手術,「要開個窿放壓力,開到無晒位,最後要裝條管去維持住開口」。眼壓亦令阿康患上白內障,醫生為他換上人工晶體,從此他眼中的世界只有身前的30厘米,「太遠同太近都睇唔到,出街要帶幾幅眼鏡。」
現時阿康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視力亦只剩不到兩成。為保視力不再惡化,兩年前起醫生建議他轉用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常用的生物制劑,每6星期一次,卻因他不是內科病人要全額自費,每劑索價14,850元,「我就係虹膜炎病人,打另一科藥物係無資助」,試過申請專為病人提供財政援助的撒馬利亞基金,「又唔係佢嗰科,又要用佢嗰科藥物,變咗好多資助行政上有問題出現,跟住就申請唔到。」
阿康指出,因自己經常要覆診,只能做工作時間較彈性的兼職,收入不多,藥費主要靠老父積蓄支付,「佢都同我講其實係燒緊棺材本」。他希望政府能夠提供適當的資助,坦言不想申請綜援,「爸爸由細到大都話唔攞綜援,我哋都係基層,但未去到攞綜援個位。」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務發展主任賴家衛引述港大上月最新研究表示,現時本港每67人就有1人患上罕見疾病,推算佔香港人口約1.5%,認為病人數量其實不算少。他歡迎林鄭月娥主動關心脊髓肌肉萎縮症,令病友可以及時引進新藥,但稱情況不健康,「如果每一種病、每一個病人都要特首親自過問去處理,其實都反映我哋係無機制去運作成件事情。」
賴家衛期望林鄭可承諾盡快去定義及制定罕見病名單,與一般疾病區分,從而加強前線人員對罕見病及遺傳病的培訓。他又期望在藥物審批制度上可拆牆鬆綁,針對罕見病特殊情況,設立獨立藥物處理機制,令更多如阿康的病人,能得到適切的支援。
現時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資助合資格病人購買極昂貴藥物,但設經濟審查機制,按病人及同住家人的資產,病人須自行承擔最多20%或100萬元藥費。《施政報告》建議修訂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的經濟審查機制,減少須納入計算的資產,以降低病人自付的費用;亦會重新釐定經濟評估的相關因素,以減輕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
政府消息人士指,醫管局委託顧問檢討機制,顧問初步建議,豁免計算病人部份資產,舉例病人持有價值500萬元的單位,其中100萬元可不納入計算;同時縮窄「家庭」定義,若成年病人財政獨立,同住父母及兄弟姊妹的資產不計,只計病人配偶的資產及供養子女的扣減額,料基層及中產病人均受惠。顧問報告將於今年第四季完成,政府期望在今年底,根據顧問最終建議,公佈新措施細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