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浸大團隊研發新型催化劑 更有效轉廢為能

商台新聞

更新於 06月03日22:50 • 發布於 06月02日23:00

本港每日產生過萬噸固體廢物,要避免垃圾圍城,除減廢回收外,亦要轉廢為能。浸會大學團隊研發出可大規模應用的高活性催化劑,設在元朗的回收廠可將塑膠、廚餘、廢紙和樹葉等,通通轉化為用以發電的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有望減少依賴石油和溫室氣體排放。

帶領研究的浸會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趙峻以塑膠廢物為例,指採用新技術的分解時間,可由以往百多小時大幅縮短至3小時,減少耗能之餘,亦可提升燃油產量。「我們開發的技術不需要對塑膠進行任何分類,把它們和催化劑加在一起,原來需要用攝氏800至1000度,甚至更高溫處理,利用我們的催化劑可以有效降低處理溫度,用400多度就可以對塑料進行很好的分解。產油率可以由過去技術的不超過50%,大多數情況是30至40%的產油率,我們可以提高到80%。」

分解垃圾成本銳減 可生產高純度氫氣

趙峻指,工業用催化劑的成本,由每噸數萬至數百萬元不等,而就地取材就可大幅降低至每公斤幾百元。他又說,本港目前未有引入大規模生產氫氣的技術,而團隊研發的系統就可快速將垃圾轉化為高純度氫氣,製作用於交通工具的燃料電池等。

他解釋,新系統會透過液體及催化劑分解垃圾,減省繁瑣步驟,更有效處理廚餘等水份含量較高的垃圾。「餐廚垃圾的含水量很高,可能到80至90%。用過去的技術通常需要先烘乾,之後才可以處理,這樣會消耗大量能量,使整個過程的經濟性非常低。我們的液相制氫系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即使是很濕的垃圾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直接處理,不需要對它進行烘乾,節約了很多能量。」

浸大團隊以新型催化技術將廢物轉化為燃油 羅尚言攝
浸大團隊以新型催化技術將廢物轉化為燃油 羅尚言攝
團隊將不同原料製成催化劑 羅尚言攝
團隊將不同原料製成催化劑 羅尚言攝
趙峻指新技術有望減少依賴石油及碳排放 羅尚言攝
趙峻指新技術有望減少依賴石油及碳排放 羅尚言攝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