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k Ends Here的讀者們,經常收到不同跑鞋介紹,同時能留意到五花百門、主題日新月異的跑步賽事,定必吸引初心者躍躍欲試。在「入坑」前,跑步教練 Maverick 為大家排解對跑鞋選擇疑難,成為初心者的入門伙伴。
(W : Weak Ends Here M:Maverick)
W:為什麼選擇正確的跑鞋對跑步新手這麼重要?
M:因為選擇錯的跑鞋,容易導致腳痛和加速疲勞,所以要先分出跑鞋類型,如果類型與訓練目的不吻合,就會效果減半及加重腿部負擔。簡單分類有比賽鞋與練習鞋、緩震型厚底鞋與薄底反應快鞋,例如新手體重較高,需要緩震較多,就宜選緩震厚底鞋。如在選鞋時,因跑鞋外觀優美、看似又薄又快而選擇,其實自己未能駕馭那雙跑鞋,這會導致每一步承受的震盪更大,加速累積疲勞。
對新手訓練而言,首要目的並不是提升速度,而是先延長跑步時間。雖然碳板鞋的好處是把步速推快,但同時會增加小腿負擔,令小腿更容易累,導致步伐不穩。不少新手會表示跑步令膝蓋容易痛,不適感的累積令新手對跑步失去興趣,從而漸漸討厭跑步。選擇合適的裝備、正確的跑鞋則能令新手保持對跑步的興趣。
W:在選擇跑鞋時,應該考慮哪些主要因素?
M:
- 先清楚自己需要哪一類型跑鞋,例如剛開始練習的新手不需要買比賽鞋。
- 留意有沒有碳板,新手不需要買有推送板的跑鞋。
- 確認自己買的是跑鞋,而不是越野跑鞋。不少新手混淆路跑鞋與跑山鞋,若在路跑訓練時穿著跑山鞋,即錯配裝備,因兩者在中底硬度和鞋釘設計不同,普遍越野跑鞋的鞋釘比較厚。
W:跑鞋的類型(例如:平均型、緩震型、比賽型)有何不同,它們適合不同的跑步風格嗎?
M:比賽型跑鞋普遍較輕,款式上有鞋底較薄,亦有包含碳纖維推送板。若要駕馭比賽型跑鞋,需要達一定程度跑速,例如跑手配速未達5分鐘內,碳板性能未能完全發揮,故此比賽型跑鞋未必適合新手。
緩震型的特點是中底較厚且彈性強,吸震與回彈能力亦較高,從而能減少腳負擔。相對地,緩震型跑鞋重量較重。
平均型在以上兩者作平衡,緩震功能未必最高,但亦可讓跑手作比賽訓練。例如 Maverick 本人為例,體重只有 60 公斤,跑步經驗亦足,在訓練上亦可選用緩震能力較低的跑鞋。
W:腳型(例如:寬窄、弓高)對跑鞋選擇有什麼影響?應該如何測量或確定自己的腳型?
M:不少運動品牌的專門店都有推出腳型測試,例如 ASICS、HOKA 等,新手們可在指定專門店直接進行測試。因應腳型,選擇跑鞋時需注意以下兩點:
- 前掌空間:如跑手前掌較闊,或有拇指外翻的問題,建議選前掌空間較多的跑鞋,不然,鞋頭會容易擠壓拇指外翻的骨骼,構成不適。
- 中掌空間:不同品牌的跑鞋在中掌空間上有差異,例如 Nike 的跑鞋中掌空間普遍較窄,New Balance 普遍較闊。中掌空間能否配合跑手腳型,極度影響舒適度,有扁平足或高弓足問題,這一點更要加倍注意。
▼ Follow Weak Ends Here
Website: https://www.weakendshere.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k.ends.her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k.ends.here/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