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日益進步,透過機械臂系統的協助,醫生能簡化手術前評估,並更精準進行手術。有本地醫院引入全港首部可應用於全脊椎的機械臂手術系統,可縮短手術時間,並將患者術後痛楚減至最低,有病人術後數小時已能下床、翌日已能出院、3至4周後已大致康復。院方指,新儀器令患者傷口切口及出血量更小,將手術成效發揮至最大。
司徒拔道港安醫院脊椎微創手術中心醫務主管、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梁顯信指,隨着年齡增長、日常姿勢不當的情況下,容易會導致椎間盤突出、退化、狹窄或脊柱側彎的問題,引致神經痛、四肢無力等情況,嚴重者更需要接受椎間融合術或矯型治療。他表示,在現行微創手術下加入最新機械臂手術系統的輔助,傷口切口更小更精準,並減省部分人手程序,進一步縮短患者手術及康復時間。梁顯信解釋,以往應用於脊椎手術的機械臂手術系統,精準度及靈活度不夠理想,因此不算太流行,今次院方引入的最新系統,則可於手術期間同步應用導航系統,藉着人工智能及實時導航,精準植入最貼合患者病情所需的螺絲,將手術成效發揮至最大。
現年40多歲的Oliver Kadhim,兩年前已開始受腳痛、麻、痺所困,嚴重時走路無法超過1分鐘,連工作亦受到影響,經檢查確定患上椎間盤塌陷,並壓着神經線。他曾接受針灸治療及硬膜外藥物注射,但病情仍無改善,最終於3月接受機械臂輔助微創手術,術後數小時後已能下床、翌日已出院,半個月後已能恢復輕量運動,目前已大致康復,每月覆診1次跟進情況便可。
院方亦引入全膝關節置換術機械臂,骨科顧問醫生張文康表示,傳統關節置換手術需要由醫生主觀判斷,並定位股骨及脛骨位置,但患者接受機械臂手術前,毋須接受複雜檢查,只需將X光片上傳至系統,便可以制定個人化3D輔助影像,系統便會精準計算截骨位置,減低出現截骨過多或偏離的情況。他續指,系統亦可客觀評估軟組織平衡的情況,因應患者韌帶的柔韌度,將人工關節位置作個人化調整,比單純依靠醫生觸感經驗更準確。
院方成立機械臂外科中心,提供其他領域的機械臂輔助手術,包括癌症手術、肝、膽、胰手術等。院方指,機械臂具備高清鏡頭及3D解像,比肉眼更清楚了解患者體內情況,讓醫生更立體及集中進行手術;另外,由於手術切口及失血量更小,患者康復更快,亦可以避免傷口後遺症,如切口疝、腸黏連等。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