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療費用與日俱增,想要依據需求自由選擇醫院、醫生及藥品等醫療資源,即時獲得適切的醫療支援,同時輕鬆應付各種醫療開支,對很多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調查結果顯示,要在作出醫療決定時做到真正自主,估計需要670萬港元!
在醫療通脹嚴重的香港,難道獲得全面保障的可能性真的近乎渺茫嗎?下文將提議幾個助讀者能輕鬆、自由選擇醫療支援的方法,讓讀者能邁向醫療自主一大步。
為什麼醫療自主很難實現?
一,醫療費用持續上升
曾有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調查指出,高達94%的受訪者擔心無法自主地選擇醫療服務。主要原因為醫療費用高昂、醫療網絡受限以及未能獲得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另外,調查亦發現假如自主地選擇醫療服務,預計需要約670萬港元,相當於一般香港家庭的10年收入。
在貧富懸殊問題嚴重的香港,財務負擔是其中一個最大的影響因素,據風險管理顧問公司WTW今年發布的「2024年全球醫療趨勢調查」指,亞太區的醫療通脹率將維持和2023年相同的9.9%,並預計香港的醫療通脹率更會從往年的8.27%升至8.36%。可見要在預算內找到合適的治療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挑戰。
二,香港醫療系統長期超負荷
香港醫療體制長期超負荷,專科服務輪候時間長,影響治療效果;醫護人手長期短缺,難免影響醫療質素,市民要選擇適切的的支援難上加難。
幾招教你排除萬難 實現醫療自主
參考下列建議,讓自由選擇醫療支援的權利離你更進一步!
一,設立醫療基金
很多東西都無法預計,包括疾病和意外。要在需要治療的時候可以有預算、輕鬆選擇合適的治療就必須未雨綢繆。建議設立醫療基金,定時把一定金額存款到戶口;萬一不幸需要就醫,也有一定資金可應付開支。
二,投保合適的醫療保
疾病和意外狀況往往難以估計;也許在治療完畢後,你會需要更多的後續檢查、康復訓練,甚至乎需長期服用藥物。在需要長期治療的狀況下,本來的存款未必能夠應付所需資金。自願醫保是獲政府醫務衞生局認可及規管的一種保險。產品的出現是為了向市民提供除了公立醫院以外的更多選擇,同時希望可以長遠減低公立醫院壓力。根據《稅務條例》(第112章),投保人更可以就自願醫保所繳交的保費申請稅務扣除。
選擇醫保時可詳閱保障條款、多作比較,以助你選擇最合適的產品。普遍的醫保計劃都會為每個項目設賠償上限,令人難以掌握保障的金額,索償時或會有擔心賠不足的憂慮。揀選醫保時應考慮全額賠償及不分細項賠償限額的醫保計劃,當需要龐大金額應付醫療費用時亦無需因為資金問題而影響治療選擇。另外,亦有些醫保產品有保費豁免的條款,萬一患重病亦可助你在關鍵時刻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除了應考慮可提供全數賠償的計劃外,有一些方案更會提供伸延保障,貼心守護你患病時的需要,例如第二醫療意見,全面癌症基因檢測等。
三,海外治療
雖然本港醫療尚算發達,但有些治療仍未及其他國家的科技先進。以泰國為例,在全球最佳醫療保健國家中就獲第 3 位;在2013 年更有超過 200 萬人到泰國接受醫療服務,當中超過140 萬人曾到泰國進行心臟、整容、牙科等手術,其中亦包括了不少歐美人士。假若不幸患上某種大病,不妨考慮到國外接受更專門及優秀的治療。
因此,若有考慮投保自願醫保可留意保障條款是否覆蓋其他亞洲地區,讓投保人有更多選擇,不再局限於香港治療,尋找最合適自己的醫療方案。
除了海外,近年亦有不少人因為內地便宜、優質且有效率的醫療服務而選擇北上治療。其實中國的醫療素質絕對不輸香港;醫療科技方面,中國更發展至引入智能5G技術協助,以取得更精準、無誤的治療效果。
鑑於政府在推行中港共融發展,亦有不少保險公司已把覆蓋部分內地醫療加護保障及服務加入至醫保的保障條款。某些醫保更會提供內地就醫免找數服務、陪診服務等,以保障有意前往內地工作或退休的香港居民及需要經常往返香港的內地居民,和滿足市場對跨境醫療日益上升的需求。
雖然看似難以自由選擇醫療支援,但其實只要靈活轉運資金、精明預算,要把對抗醫療通脹,重獲醫療自主權,也許也不是一個那麼遙不可及的宏願。
更多相關內容:
【醫療費用】醫療通脹難追趕 費用難以估計 一文詳解如何保障個人健康
【公立醫院超負荷】為什麼需要自願醫保你要知!
【北上求醫】內地就醫懶人包 一文掌握內地求醫重點、程序、須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