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膠質生活示範 回收塑膠 展現設計新靈感

明報

更新於 2022年09月13日18:09 • 發布於 2022年09月13日20:30 • Feature
Universale椅子–Le Plasticarium入口,展示了Philippe Decelle的收藏起點:Joe Colombo的Universale椅子。(Dawn Hung攝)
Universale椅子–Le Plasticarium入口,展示了Philippe Decelle的收藏起點:Joe Colombo的Universale椅子。(Dawn Hung攝)
時代感–除了塑膠展品,展內同場展出各式周邊,予人時代感覺。如圖中的部分,講及傳媒與郵購目錄對塑膠生活用品的影響。(Dawn Hung攝)
時代感–除了塑膠展品,展內同場展出各式周邊,予人時代感覺。如圖中的部分,講及傳媒與郵購目錄對塑膠生活用品的影響。(Dawn Hung攝)
工作枱–Maurice Calka的作品P.-D. G.工作枱,是Space Age代表作之一。(Dawn Hung攝)
工作枱–Maurice Calka的作品P.-D. G.工作枱,是Space Age代表作之一。(Dawn Hung攝)
百褶時裝–塑膠對時裝業貢獻不少,如剛逝世Issey Miyake百褶作品,也有用上塑料製成。(Dawn Hung攝)
百褶時裝–塑膠對時裝業貢獻不少,如剛逝世Issey Miyake百褶作品,也有用上塑料製成。(Dawn Hung攝)
懸臂式設計–懸臂式設計是塑膠座椅的設計基本款之一,而圖中右三的Myto,出自Konstantin Grcic之手,充分利用了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這種素材在液態時的高度流動特質。(Dawn Hung攝)
懸臂式設計–懸臂式設計是塑膠座椅的設計基本款之一,而圖中右三的Myto,出自Konstantin Grcic之手,充分利用了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這種素材在液態時的高度流動特質。(Dawn Hung攝)
各有特色–時至今日,塑膠仍有不少潛力。由以前的Gufram Pratone(圖中綠色作品),到最近的Jólan van der Wiel的Gravity系列,在形態及製作上都各有特色。(Dawn Hung攝)
各有特色–時至今日,塑膠仍有不少潛力。由以前的Gufram Pratone(圖中綠色作品),到最近的Jólan van der Wiel的Gravity系列,在形態及製作上都各有特色。(Dawn Hung攝)

【明報專訊】因為環保議題,特別是微塑膠污染對生物鏈帶來的影響,塑膠在早一段時間成為設計界減少使用的素材,更不要說作為設計展覽主題。不過早前看了Art & Design Atomium Museum-Design Museum Brussels的Le Plasticarium展覽和Vitra Design Museum的Plastic: Remaking Our World展覽,兩個均以最躺平最無性格的素材——塑膠為主題,可算是兩個來得及時的設計展。

隨着回收科技及再造技術的工業化技術成熟,塑膠回收及再造帶來了新突破,例如荷蘭阿姆斯特丹採用廢物處理公司Afval Energie Bedrijf的機械分類技術,讓居民毋須再自行將塑膠與普通垃圾分類,回收機構亦能脫離人手分類的操作。同時,不少回收塑膠的質素提升,又或是新面世的生態物料製作技術日漸成熟,不少都有着與塑膠相近的可塑面向。

採用再造塑膠為素材

在眾多素材中,塑膠算是最無性格的一種,軟硬均可,亦可隨意塑形。基於素材可塑,設計界有不少設計均會用上可再造塑膠為素材,作為circular design(循環設計)系統的一部分,如美國鋁製椅子品牌Emeco便找來Barber Osgerby合作設計On & On椅子系列,而Anna Castelli Ferrieri設計的Kartell經典Componibili亦推出回收塑膠版本。在一輪手工藝及立體打印風潮後,其實工業設計的模製技術亦需要因應新素材而活化,而Design Museum Brussels 的Le Plasticarium及Vitra Museum的Plastic: Remaking Our World兩個塑膠設計展,都能為當下的回收塑膠及生態素材,帶來設計靈感。

Le Plasticarium 塑膠設計館由回收開始

在歐洲,不時能在垃圾桶尋寶。私人收藏家Philippe Decelle在開設Le Plasticarium時,亦是由拾荒而起。1987年,他在布魯塞爾路旁垃圾桶拾獲Joe Colombo的Universale可層疊塑膠椅子,展開了他的收藏生涯,並於巿內一幢Art Deco風格建築內以預約方式讓人參觀收藏,以Le Plasticarium為名。

私人收藏由拾荒而起

其後當地地標Atomium原子球塔開展成為博物園的念頭,開設了Art and Design Atomium Museum,並於2014年收購了總數多達2000件的收藏,並於2015年開設並易名為ADAM Design Museum Brussels,於館內設立能展出500多件作品的常設展覽空間The Plastic Collection。甫走進展覽,便以Joe Colombo的Universale可層疊塑膠椅子作為引子,其後根據時序按二次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郵購文化、Space Age、吹氣家俬等分類,亦有部分以設計技術分類。當中可以看到不少經典之作,與不少社會變化掛鈎。除了各種形態及製作方式外,展內個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戀人絮語》作者Roland Barthes在著作Mythologies中的一文,對塑膠無原型但多變的特質所作的評價及聯想。而一如他所言,無性格塑膠的可塑特質,正正為不少設計師實踐夢想設計帶來靈活度。●

網址︰designmuseum.brussels

文:Dawn Hung

美術:謝偉豪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