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癌症術後才是抗癌的開始! 醫分析中醫輔助抗癌3時機

NOW健康(TW)

更新於 02月05日02:41 • 發布於 02月05日03:00 • 林郁敏 報導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癌症時鐘持續快轉,根據衛福部最新報告,每年新增癌症人數不斷攀升。現代醫學以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雖然能有效對抗癌症,卻也可能讓身體變得虛弱,影響生活品質。中醫輔助治療,能緩解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幫助患者更有體力、順利挺過過抗癌的艱辛路。

癌症放化療副作用難熬? 中醫輔助抗癌減輕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

正和中醫診所院長黃慶雲醫師表示,癌患術後進行放、化療,好壞細胞通殺,因罹癌器官部位不同、所產生的副作用也因人而異,由於體內產生火熱,易出現口乾、掉髮、眩暈、嘔吐、胃寒和食慾不佳等各種症狀,甚至傷害神經細胞,往往因體力大耗、虛弱到無法支撐多次的放、化療,而中斷治療。另外,腫瘤切除後潛藏的癌細胞仍有隨著血液流竄、轉移其他部位的可能,絕對不可大意。

「癌症術後才是抗癌的開始。」黃慶雲醫師強調,中醫輔助治療癌症已逐漸成為抗癌趨勢,中醫會針對患者的體質、身體狀況與症狀,在不同罹癌階段,進行個別化的治療調理,幫助患者減緩不適,順利進行癌症治療的療程。

不僅如此,中醫治療的優勢在於調節免疫功能,以調氣、散腫、活血、清熱解毒為治療原則,逆轉癌細胞的耐藥性,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促進凋亡,防止復發轉移。

何時介入中醫治療是好時機? 中醫師分析術後3時機調理重點不同

何時能介入中醫治療?黃慶雲醫師分析有3個時機:(1)癌症患者術後選擇不接受放、化療。(2)放、化療治療期間。(3)放、化療完畢。如果術後選擇不接受放化療,必須有堅強意志力,可立即採取中醫治療方式,由專業中醫師依病症的併發症出現隨時調整用藥。

當術後開始進行放、化療時,患者術後體質仍虛弱、氣血不足,治療期間也常感到全身軟弱沉重、疲累感,甚至心情沮喪鬱悶等,讓抗癌治療難以為繼,這是因化療藥物本身有大寒大熱之毒性,每做1次放、化療,就累積增加毒熱在體內殘留,導致產生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神經毒素等副作用,此時輔以中醫治療,能提升體力及免疫力幫助抗癌、調解精神。至於放、化療完畢後也能進行調理,可預防癌細胞復發或轉移。

中醫抗癌依個人體質調理常見3主藥方 癌症術後不宜隨意進補

中醫治療會依照患者個人體質對症下藥調理,黃慶雲醫師進一步說明3種主藥方:「散腫湯」成分有清明草、莪朮、黃芩、浙貝、蒲公英,以及醫學證實能有效抑制癌細胞增生的三萜類化合物等活性物質,可行氣行血祛內熱,解毒,清除自由基、抗發炎、抗腫瘤。

另外,「枕中丹」有龍骨、明月草、靈芝、遠志、九節菖蒲等藥材,能活化細胞,促進血液循環,抑制癌細胞及血管新生,抗氧化、抗過敏、抗病毒、脂肪肝、降膽固醇,保護肝臟,經由含在舌下吸收,能讓藥效發揮完整效用。

而「扶正散」成分則有丹參、三七、石上柏(半酒炒半生用)、五指毛桃、升麻等方藥,能補益氣血陰陽、調和臟腑功能,提升免疫力。

黃慶雲醫師強調,癌症術後不宜隨意進補,日常飲食應均衡攝取、口味清淡,芥藍菜、橄欖菜等深綠色蔬菜富含多種抗氧化物質有助抗癌,酒精則不能碰。

黃慶雲醫師也提醒患者,術後切忌亂投醫,服用來路不明的民間青草藥等,應尋求專業醫師對症處理才能正確發揮療效,而癌症的形成經過多年累積,經由中醫治療至少需半年以上,才算完成1個療程,需耐心配合醫囑服藥。

# 首圖來源/Freepi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