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不胖也會得糖尿病!新研究曝「體脂率」是關鍵 醫 :瘦子反而危險!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05月19日01:25 • 發布於 05月19日01:25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內分泌科醫師莊武龍表示,在診間常常會有體重及BMI在安全範圍的人詢問「為什麼明明不胖卻已血糖變高,甚至是糖尿病前期?」對此,有研究指出,用體脂率來管理肥胖相關疾病(如糖尿病),更為有效。

在診間常常會有體重及BMI在安全範圍的人詢問「為什麼明明不胖卻糖尿病前期?」(示意圖/pixabay)
在診間常常會有體重及BMI在安全範圍的人詢問「為什麼明明不胖卻糖尿病前期?」(示意圖/pixabay)

為什麼體重不重,卻已是糖尿病前期?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莊武龍在臉書貼文說明,今年5月中旬出爐的論文針對美國成人(8,734名男性和8,184名女性)的交叉抽樣相關分析。通常是以BMI指數來評估一個人是否肥胖,進而評估是否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但該論文指出,BMI測量為過重(BMI>25)與肥胖(BMI≥30 )的人,分別會有5%和35%的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因此BMI通常是越高越不好。

但莊武龍表示,若以體脂率來看,男性低於18%體脂率未出現代謝症候群個案,與「過重」(即5%的代謝症候群)相對應的是25%體脂率,與「肥胖」(即35%的代謝症候群)相對應的是30%體脂率。

用體脂率來管理肥胖相關疾病更為有效。(示意圖/資料庫)
用體脂率來管理肥胖相關疾病更為有效。(示意圖/資料庫)

對於女性,低於30%體脂率未出現代謝症候群個案,「過重」出現在36%體脂率,「肥胖」相對應於42%體脂率。由於相同BMI的人會有廣泛的體脂率偏差,也因此更顯現直接用體脂率來管理肥胖相關疾病的潛在重要性。

莊武龍強調,民眾不要以為BMI低就是好事,有些人經評估後發現,身體組成中是很低的肌肉量,或是很低的骨量,「注意體重之際,也要注意體脂率,才能預防好代謝症候群或糖尿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菲臘哥
    廢文
    05月19日05:3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