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填海1,700公頃的願景,民間團體「本土研究社」翻查英國解密檔案,發現早在80年代中後期,已有發展商提出一個由私人主導的大規模填海構思,但當年遭到港英政府各方官員質疑,最終無疾而終。當年提出填海的包括合和主席胡應湘、時任長江集團主席的李嘉誠,二人提出了一個分別付出20%比80%的工程融資方案進行填海。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在facebook發文,指其研究團隊在英國國家檔案館查閱近月解封的檔案。檔案記載,合和主席胡應湘曾於1986年提出在現時東大嶼中部水域大規模填海,用作未來香港新國際機場和大型貨櫃碼頭的選址,當時胡應湘四出向中英港的政商界推銷這個被形容為「不容錯過的世紀最大工程」,提出以私人全資興建填海工程的方式,最後才由政府以協議價錢購入,並非由政府全資興建,有別於現時「明日大嶼」的方式。
陳劍青指出,檔案顯示當時英國商務部及港督對計劃持樂觀態度,但港英政府各方官員都質疑此計劃。時任香港財政司翟克誠(Pier Jacobs)提出了技術質疑,包括計劃過大 (too big for a single project)、資源過耗 (too demanding for resource)、不配合政府本身原來的發展方向、佔用珍貴海域資源等,又指胡應湘預計工程僅歷時4.5年,是低估了所需時間。
檔案亦顯示,曾任布政司的鍾逸傑及其他政府官員稱,政府不應開綠燈,然後才發覺會令納稅人需付上大量成本。最終港英政府責成一個專責小組深入研究。胡應湘更建議把政府規劃師全關起來(locked in a room),直到他們都同意該計劃方案。當年港督衛奕信直指並不可能,又稱政府需要審慎處理各種方案。
陳劍青指出,由於當時胡應湘過於落力遊說政商各界,英國政府亦害怕會讓公眾誤會英國政府希望逼使港英政府加速推行該計劃,以影響香港當年的規劃自主。最終由發展商提出的填海計劃無疾而終,陳劍青於發文中形容林鄭現時提出的明日大嶼為「鹹魚翻生」。
留言 6
Cony
有錢佬永遠都係攞著數,辛苦都係 一般平民老百姓.....
2018年10月13日01:30
如果唔係咁,又點會做到香港首富?
2018年10月13日01:48
李汝健
八十年代有咁必要?冇!因為交通配套複雜,而且大嶼係桃源勝地,當時新界尚大把發展空間……
九十年代青馬大橋工程開展,才有瞄頭
2018年10月13日01:13
@
我倡儀拆咗你李生胡生家裏的厠所然後在李生胡生家門口起公厠賣給李生胡生。
2018年10月13日02:07
Denis Wong
我就話不動如山!
2018年10月13日16:4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