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快閃崩盤似乎正在加速進入我們的日常,像是生活中突如其來的驚雷。1962年5月28日,股市經歷了劇烈的波動,當日股市暴跌近7%,創下自大蕭條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時至今日,快閃崩盤頻繁出現的背後,不僅是市場本身的高估,還有投資者心理的奇特律動。
回顧1962年的股市,其實只是一個微縮模型。當時,股市因為「高得離譜」,在一連串的高歌猛進後,突然「摔了一跤」。如今,情況似乎並未有太大改變,市場的過熱和心理的脆弱性依然是導致快速崩潰的主要原因。
然而,與半個世紀前不同的是,今天的市場有著更快的資訊傳輸速度和更複雜的全球互聯性。電腦和演算法交易的普及,使得市場反應不僅限於人的心理反應速度,而是以光速解析每一個經濟數據。這一現象,無疑地為市場波動性注入了一劑刺激素。
過去40多年來,市場的大幅跳水幾乎都發生在最近的這個十年,除了1987年的股市崩盤。這不由得讓人想問,我們是不是在歷史的循環播放中,按下了快播鍵?
事實上,快速的市場並不意味著決策也需要快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冷靜和緩慢的投資決策變得更加重要。畢竟,現在的投資人不再需要透過電話交易,而是可以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改變整個投資組合。
展望未來,隨著槓桿的增加、市場的全球化以及程式交易的普及,我們可能會見證更多的快閃崩盤。對投資者而言,最大的挑戰可能不是如何預測市場,而是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保持冷靜。
快閃崩盤,這個曾經偶爾發生的小插曲,現在看來可能成為常態。對職業投資者而言,這不僅是對策略速度的考驗,更是對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戰。在未來的市場中,或許只有那些能在快速變化中保持冷靜的投資者,能夠在這場速度與智慧的較量中存活下來。
輝立証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
李浩然
www.facebook.com/lhyinvestment/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