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正式踏進春天,除了自然界的花草蟲魚都驚醒變活躍,在過去一年勤於創作的黃妍也活躍起來,在這個初春完成了香港的第二次個人音樂會。音樂會以「BLOOMING UNDERWATER」為題,藉着黃妍童年溺水經歷而引發的恐懼作源頭,透過精心音樂編排與舞台影像,將時常蟄伏在人心深處的恐懼帶到台上,跟樂迷一同面對、審視、化解,藉着黃妍的歌聲、充滿文學色彩的畫面與作品,希望大家也消融於恐懼之中,然後綻放出更好的自己。
空白舞台盛載無限想像
音樂會舞台只見一片白背景,與堆疊在台上的白紙小丘,此裝置正好呼應 Cath 一直以來作品中濃厚的文學色彩。白紙是投射影像的媒界,也象徵歌者作品的載體,台前倒掛巨形 C 字既代表 Cath,也是為貼合音樂會主題而設的水缸邊緣,象徵台上的人都在水裡綻放,成就突破恐懼的演出。音樂會以〈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歌唱〉作開端,配合波浪洶湧的大海影像,就如在水中鬱悶已久的鯨魚終於翻出水面呼口氣般。緊接以日語演唱 Milet 的〈Who I am〉,還有〈刮骨〉與〈牆身有裂〉,一口氣唱出成長中的掙扎與恐懼,最終以跳脫的〈末路狂花〉為序章作結,道出歌女的長成,學會勇敢應對世界,面對恐懼。
詩意氛圍傾聽內心聲音
音樂會的第二章以傳說中最孤獨的鯨魚「52Hz」作引子,訴說每個人也有像孤獨鯨魚般不被聽見的內在聲音,側寫了性格內歛又不善表達的歌者特質。開段以重新演繹〈Stranger Under My Skin〉作始,將原來版本中的英文詩,換上由王樂儀執筆,切合音樂影像而創作的中文新詩,並由原詞人周耀輝唸出,詩與歌並行,加上鯨魚動畫,營造出獨有的詩意氛圍,帶樂迷走進深海聆聽自我。接著再以〈笑容迷路了〉、〈7月24日大道〉、〈消失的人〉、〈異地書〉唱出 Cath 在音樂路上覓到聽見自己內心的知音,不再是孤獨鯨魚。然而在路上同行有時、離散有時,唯有將每個相遇化成生命之書的力量,找到出口繼續前行,正如 Cath 所說:「即使不在身邊的人,思念也可跨越時空界限。」最後以〈Little People〉為此章作結,撫慰傷感的心靈。
水與月映照未崩壞的角落
沉靜聆聽內心之後,在〈弱水三千〉與〈兩個月亮〉的映照下,心境便逐漸澄清,〈月球上的人〉與〈偷時間的人〉配合動畫中的少女逐漸從星空落到地球,藍白組成的地球剛好與一身白衣的 Cath 完美融合,象徵歌者從浮遊不定到踏實的過程,然後以〈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與〈心的全部〉總結這個尋找出路,拾回信心,突破恐懼的領悟之旅。
告別舊我重新出發
在音樂會的最後一章,換上一身清爽造型的Cath,以輕快搖滾新曲〈反烏托邦三部曲〉為首,道出不是所有困境都會有英雄出來拯救,最終也得靠自己面對和克服,所以歌中說道:「末日一早到訪/心要強壯」,唯有令自己更堅強才是繼續下去的出路。之後進一步藉着〈囂張〉提醒大家要「用鯨魚浮出水的溫柔/做美好的獸」,只要做最美好、善良的自己便能成為自己的英雄,帶領自己走出困局。緊接 Cath 再以日語演繹〈Pretender〉,畫面換上日系動畫,讓大家透過日本電車旅程感受告別舊我重新出發的輕快,然後以歡快力量滿滿的〈天光前〉與〈我想跟你說晚安〉為這趟音樂文學旅程作出圓滿總結。
作品成交流的渠道
在 Encore 時,Cath 一連唱出〈無聲浪〉、〈我沒有歌〉、〈隨意的旅程〉、〈輕盈〉幾首在其音樂路上各具意義的作品,為出道幾年間的歷程作階段總結,最後以原屬音樂會導演 Colin 過往節目主題曲的〈至少有歌〉加長版作結,這歌由 Cath 作曲、王樂儀填詞,除了象徵三人的友誼,也同時是歌者自白,因為不善說話表達的 Cath,至少有歌作為與樂迷交流的渠道,抒發內心的聲音,也讓樂迷找到共鳴,兩者也不再恐懼與孤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