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內地不斷有年輕人自願付費入住養老院,提前體驗養老生活。而如今,「青年養老院」在鄭州、雲南、重慶、合肥等地興起,但一出現就飽受爭議,大多圍繞在「年輕人不奮鬥去養什麽老」等話題上。為此,網絡媒體《一條Yit》實地探訪雲南曼丟古村的「青年養老院」,從中了解到創辦人開創該機構真正的用意,以及租客入住後的心路歷程,在網上引發廣泛討論。
Photo from 《一條Yit》
6月中旬,《一條Yit》實地探訪了雲南曼丟古村的「青年養老院」。報道發現,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為人提供長期居住或看護的機構,也不同於「青年旅舍」。90後(1990年後出生)創辦人盧柏克作為國內第一批開辦青年養老院的先鋒,初期接收不少關乎「青年養什麽老」、「不務正業」的駡聲。但他認為,青年在這個時代下的壓力太大,不光要奮鬥,總歸也需要休息。
盧柏克通過新聞了解到有不少年輕人入住養老院後衍生想法:「把養老的人變成青年會怎麽樣?」於是,他在2022年10月落定開辦青年養老院的計劃,希望以最低的租金,誠邀「想休息的青年」入住。他把地點選在雲南省西雙版納的曼丟古村,旨在讓租客在依山傍水的環境下,享受精神自由的生活。
據稱,兩層樓的青年養老院前身是學校宿舍,租金一年8萬元(人民幣,下同),改造之前堆滿了垃圾、破爛不堪。最終,盧柏克花費將近45萬元,親自參與開荒裝修,才改造出擁有12間房、露台和公共廚房的700平米空間。整間養老院的裝修風格簡單淳樸,以大方的白色和淺褐色作為主色調,只要開窗、開門就能見景。
Photo from 《一條Yit》
盧柏克表示,青年養老院租客人數介於10至15人左右,大多是90後打工仔,也有一些00後和80後,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自由工作者,來這增加社交機會;二是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瓶頸的年輕人,需要調整,休息好後再重新出發。」他指出,青年養老院對租客有一定要求,其中45歲以上、從沒上過班的人不得入住,「因為這類租客不是入住後不社交,就是直接躺平,喪失了來這裏的意義,因此不建議他們來」。租金方面,淡季入住每月1,500元,也提供「義工換宿」,即通過衛生打掃等工作來置換住宿費。
Photo from 《一條Yit》
據悉,租客們入住後大多會把手機、電腦等通訊設備關掉,並通過參加各種放鬆身心的活動,跟其他租客「放空式地交流」。即使不被要求遵從任何生活作息,隨著入住時間加長,早起的人越來越多。白天,青年養老院會組織打八段錦、打坐冥想、種地、徒步、學拳術等活動。到了晚上則會有音樂會,眾人圍著篝火學吉他、敲手鼓、唱歌。
盧柏克表示,部分白領一開始學種地時會排斥接觸土地,但親身感受腳丫子踩在土地上的感覺後,很快就會放開自我,「戴著草帽在田裏興奮一天」。他也會帶著眾人騎三輪車去采摘不用錢的蔬果,回歸淳樸的生活,重拾純粹的快樂。
Photo from 《一條Yit》
租客邱小天受訪時表示,自己過去兩年從事行政工作,「每天都在重複一樣的事情」。2022年,辭職後的她當上網絡博主,機緣巧合下來到青年養老院,一住就是半年。她說,「在這裏沒人去評斷你做的事情是對或錯」,「全身心休息不是永久性躺平」,待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會重新出發。另一位定居在北京10年之久的男租客則表示,對他來説,青年養老院是「治癒心靈的醫院」,「在一座城市待久了圈子逐漸局限化,感覺很孤單迷茫」。但在青年養老院,他可以打開內心釋放天性,「就算未來需要回到原有的繁忙生活,這裏依舊會有人等你回來」。
盧柏克認為,青年養老院反映當下年輕人的一種新的精神訴求,「開始給自己減輕壓力、不工作、不想結婚、不想買房子、不想生孩子,進入一個低慾望的時期」,因此需要一個「無所事事的場所」。他說,身為獨生子女的80、90後一代,對於未來將面臨的養老問題,這種抱團取暖的方式是一種提前嘗試。即便最後還是要回到城市繼續原有的生活狀態,但他仍希望青年養老院能讓這些年輕人的內心回歸平靜,將「養老」轉化為積極向上的態度,讓自己休整後更好地再次出發。
不少網民對青年養老院持正面評價,認為「是適合放鬆靜養的療癒所」、「概念類似國外背包客生活或數位遊民」。亦有網民指出,這種概念放在中國就成了養老,但實際上跟養老無關,「改成青年充電站、青年休養苑更好」。
留言 15
Klaus
咁啫係渡假囉
有咩問題❓️
終蟈人啲老野
只要唔合乎佢心意
就總會說三道四🤷🏻♂️🤷🏻♂️🤷🏻♂️
2024年07月13日05:30
長岐良美
咁都要有錢先可以入去住
咁即係有工作
都唔算躺平啦
2024年07月13日04:18
功成不必在我
呢壇嘢真心正喎
月租1500包食包住包吹包推(吹水和推廣社交)
MLDS👍🏻
2024年07月13日04:03
Leo
經濟已經差,而家年輕人消費又鬧,只係不斷控制別人嘅長輩及政府真係有趣
2024年07月13日04:59
Ja son
連唔做匪菜都唔得添~
2024年07月13日06:3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