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計劃報一個於十、十一月舉行的馬拉松賽事,有福岡、金沢、神戶選擇。神戶最後路段要上橋;福岡於南部天氣不夠凍,所以選了被稱為PB 賽道的金沢。
為了跑得安心,專登叫教練一起參賽,既可跟教練課表一起練(配速當然不一樣),比賽前後可以互相照應。(所以賽後跟筆者去了買玩具)
在第一循環的10k 訓練其實都表現得不太好,主要原因是8月時天氣很熱。因為尚未購買機票,曾經有放棄去日本的念頭。幸好在10k TT 中的成績不錯,所以信心大增下才預訂機票。
在 3 月全馬拉松後,其實一直都有一點點足底筋膜發炎,不過就一直忌諱就醫。在第二循環訓練的第二課速度課就將問題嚴重化,連行路都有問題,練習後一天立即要作物理治療針灸。
之後一整個月都沒有跟課表練習,周中靠游水和踏單車來保持心肺功能。只能周未走一次很慢很慢的10 多公里 LSD,翌日就去看物理治療。
經過 5 星期針灸五次(每次最少30 針)後,傷患漸漸好轉,TT 一隻 20k 後,速度和傷患都勉強合格,才開始第三循環訓練。
教練為我預備的第三循環訓練,主要以持久性為主,目標是安全完賽。所以課表中沒有易令傷患加重的速度課,以慢跑為主。
比賽前自己給的目標口裏說是sub3:30,但心早都知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教練給的目標是不要看時間,無傷完賽就好了。
比賽開始時的天氣涼快,加上腳感不錯,沒有不適,初段配速跟一起跑的隊友們差不多開 445-450 配速。
跑過了 12k 的賽道最高位,依然能保持配速,心存僥倖地痴心妄想可以PB。
到了 18k 左右身體就開始有異樣,肌肉發出疲倦的訊號。在 3 月的馬拉松上,這個信號是在 28k 後才有的。
所以就脫離隊友,以455-500 配速跑了接下來的 10k。
在 30k 一個小上橋位時,右邊膕繩肌終於拉起來,在旁邊拉一會就繼續。
32k 到左小腿肌肉在彈跳,配速要慢了下來。
在 33k 的轉彎位,看到 sub330 的 pacer 愈來愈近,勉強加速了一會。但很快被追上,跟了他們的500 配速一會。
但在 35k 終於被330 pacer 趕過了,看著pacer 們的氣球越飄越遠,心裏灰了一陣子,想著是否應該步行回終點就算?
但心中很快就回過神來,計算一下,若果保持快於600 的配速,應該可以sub335 完賽。所以立即重整旗鼓,給自己打氣,想著教練經常說的「保持個form」,一邊拉起腳、一邊擺手、一邊將身體fall 向前來省力,以保持 530 左右配速。
轉入運動場前將近終點,心情十分輕鬆,因為知道sub330 無望,只要好好享受衝線就已經足夠。
時間是3:33:10,是盡了力不放棄而得到的成績。
由訓練效果欠佳、到突如其來的傷患、到賽事中的異樣,今次體驗了一個跟以前完全不同的馬拉松之旅。
學習遇上傷患如何積極面對(有一個好教練和物理治療師是重點)、比賽中如何調整心情和完賽目標時間。任何一個過程,如果選擇放棄,比賽就完了(by #安西老師)。
雖然不再喜歡Supper Moment,但〈無盡〉卻依然是我在預計會是艱難的訓練前和比賽前會聽的其中一首打氣歌。
當中有一句很是我合適用作今次的比賽–
Please follow Insports Hub on Facebook & Instagram
https://insports-hub.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insportshub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nsportshub/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