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跨市思維】別被20%的迷思蒙蔽了雙眼 牛市熊市難分 多看數據勝於聽專家預言

BusinessFocus

更新於 2024年10月18日17:30 • 發布於 2024年10月18日13:26 • PressLogic - BusinessFocus

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總喜歡給一切貼上標籤。牛市、熊市,彷彿一條明確的分界線就能解釋所有的市場波動,但現實遠比這個簡單的二分法複雜得多。

舉例來說,1929年底至1930年初,股市短暫飆升近50%,看似開啟了一波牛市。然而,這只是大蕭條期間的一次死貓反彈。又例如1987年的股市暴跌,許多人可能以為牛市到此終結,然而事實上,股市很快恢復,並持續上漲多年。這些例子顯示出,短期的市場波動常常掩蓋了長期的趨勢。

過去一個世紀,投資者見證了超過20次的周期性牛市與熊市,但真正長期的世代性市場周期僅有六次。1942年至1965年的超長牛市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在這23年間,標普500指數實際的年回報率近13%。然而,股市並非一帆風順,1946年下跌26.6%、1948至1949年下跌20.6%、1957年下跌20.7%,以及1961至1962年下跌28.0%,都提醒我們,許多這些市場波動只是趨勢反轉或短期波動,而不是真正的市場轉折點。

有趣的是,自1970年代中期以來,市場還經歷了四次19%出頭的回調。差那麼一點點就成熊市了,真是諷刺。難道19.9%的跌幅就比20%的跌幅少痛一些嗎?這種劃分方法,說白了就是人為製造的心理安慰劑。現在的牛市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這次的牛市是從金融危機的谷底直接起飛的。以往,市場見底和牛市開始之間往往有一段「緩衝期」。比如1932年見底,但牛市要等到1942年;另一次是1974年股市雖然見底,但牛市要等到1982年。而這次2009年見底,牛市立即馬上展開。

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很簡單,政府和聯儲局的刺激政策,如同經濟的「火箭助推器」,推動市場迅速回升。這種政策介入在歷史上前所未見,與大蕭條時期截然不同。這是否意味著投資者不會再經歷長期的熊市?不一定。但是,政府和央行的干預確實改變了市場的運行方式,使得市場的波動更加複雜。

市場的魅力在於其不可預測性,正如我們所見,數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其的解讀才是真正的挑戰。所以,下次當你聽到有人信誓旦旦地宣布牛市或熊市來臨時,不妨心存懷疑,多看看數據,少聽點標籤。因為在金融市場,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本身。

李浩然

www.facebook.com/lhyinvestment/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BusinessFocus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投資創富消息 !

【Follow BusinessFocus LinkedIn】

【Follow BusinessFocus IG】

【Like BusinessFocus FB】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