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春分節氣宜養肝!中醫傳授玫瑰甜酒桂花釀 可疏肝理氣

NOW健康(TW)

更新於 03月20日06:25 • 發布於 03月20日07:00 • 吳思奕 報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NOW健康 吳思奕/彰化報導】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過後,陽氣進一步升發,陰氣漸衰,因此養陽氣、順肝氣是春分的重點。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也是春天的中分點。宋朝詩人袁說友的《同子隆次公小飲》「老境昏昏只醉眠,不知門外艷陽天。悉為有客攜壺至,又以閒人到酒邊。山路試登桃映口,溪城一望草如煙。春分花事今多少,未覺心情勝去年。」這樣的心情情境很適合春分時的節氣,慵懶中帶著新萌芽的期待感。

春天五行屬木 春分節氣常見3大疾病

中醫師羅凱陽指出,民間有幾個常見的習俗來補陽氣,如:吃春菜、立蛋、放風箏等,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放風箏,因為春分前後清氣上升、微風飄盪,天氣適合放風箏之外,自古以來更有驅凶避邪的涵義。然而,春天五行屬木,主疏泄與藏血,對應著肝,常見疾病有以下3種:

▸1.情緒疾病:春天因為天氣變化仍大不穩定,會導致人們腦內一些控制情緒的激素產生波動,因此情緒上起伏甚大,甚或產生難以入睡、失眠等睡眠相關等問題。

▸2.流行性感冒: 黃帝內經:「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溫病是中醫的傳染病,基本上可以視作流感等病毒類疾病。

▸3.季節性過敏: 黃帝內經有句話叫春善病鼽衄,鼽衄就是過敏性鼻炎,這與春天花開容易有較多過敏原也是息息相關的。

中醫春分保養之道 推薦2食補3穴位

食補1:杞菊決明茶

▸材料:枸杞2錢、菊花2錢、決明子3錢。

▸作法:將上述材料與600c.c.的水一同煮開後,小火悶5至10分鐘,放涼後即可飲用,亦或冷藏後飲用。

▸功效:顧肝護眼,建議枸杞要一起吃。效果更加。

食補2:玫瑰甜酒桂花釀

▸材料:玫瑰3錢、桂花3錢、甜酒釀適量、蜂蜜適量、冰糖適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作法:將冰糖與熱水煮開後,以小火煮2分鐘,倒入玻璃罐中,與罐中準備好的桂花和玫瑰拌勻,加入甜酒釀及適量蜂蜜攪拌即可。

▸功效:疏肝理氣、鎮咳化痰,緩解痛經等效果。

穴位1:太衝穴

▸位置:在足背處,第1與第2蹠骨間的凹陷處。

▸功效:疏肝理氣、舒緩情緒、清熱明目、改善血壓,緩解脹氣及消化不良等症狀。

穴位2: 神庭穴

▸位置:位於額頭部中央,從髮際線往上移動約1/2拇指寬的位置。

▸功效:提神醒腦、開竅穴、袪風泄熱與緩解情緒。

穴位3:百會穴

▸位置:從兩耳尖到頭頂與兩眉中央往頭頂畫1條線的交叉處。

▸功效:調整自律神經、安神助眠及預防腦中風等。

# 首圖來源/Freepik